有关素贞的作文

【篇一: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喜欢读爽文,不喜欢悲剧。

今夏的旅途中,我读完了《城南旧事》。在敦煌月牙泉旁的长椅上,我合上书,眺望远方。烈日下,长长的骆驼队如音符般在沙丘上缓缓流淌。空气中蒸腾着热浪,眼前景物扭扭曲曲,仿佛出现了海市蜃楼--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老北京城。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把我带入了那个时代、那座城市。她用自叙的方式,以小英子的所见所闻,叙述了一幅幅鲜活真实的场景,一个个凄怆动人的故事。

我被书中的生活场景所吸引:有走街串巷驮着煤的骆驼;有架着轱辘打水的古井;有几家人合住的嘈嘈切切,家长里短的四合院……

我对书中形形色色陌生的人物感到好奇:有“疯子”素贞,有荒草中的“好小偷”,有姓宋的奶妈(自家孩子不管,却奶着富人家的孩子!),还有兰姨娘(姨娘是啥人?问爸爸,爸爸坏笑不语,妈妈翻着白眼说是“小老婆”!)

我更为书中的悲惨故事情节而忧伤:“疯子”素贞带着妞儿寻找丈夫却被火车夺走了生命;小偷带手铐看着弟弟考上中学;宋妈满怀希望盼来的却是儿死女卖的噩耗……

那个时代,人们怎么就那么多悲苦呢?小英子的父亲也没能见到她小学毕业典礼上的骄傲身影。我感到悲伤,像在欢乐旅途的丰盛大餐中加入一道辣鼻的芥末。

板桥先生说:“疑是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城南旧事》体现出作者小时候天真善良的童心,也体现了她长大后对人世间疾苦哀乐给予的那份悲悯和真爱。我以后写作文,也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实感。

其实,读书和观景相似,好景人人喜欢,观之心旷神怡;惨景人人憎惧,观之忧伤叹息。《城南旧事》是一个旧时代的缩影,我觉得读起来虽然不如幽默惊险的故事那样畅快淋漓,但更震撼人心,更发人深思,更令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渐渐喜欢上了悲剧类的文学作品。

【篇二:读《城南旧事》有感】

在我呀呀学语时,妈妈就经常手捧一本书给我读里面的故事,当我在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会了自己阅读书籍后,我知道了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与享受。

今年暑假,妈妈向我推荐了一本儿童读物,名字叫《城南旧事》,它是由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以飘逸的文字,轻盈的笔调,借书中的主人公小女孩儿英子一双充满童真的大眼睛,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的市民生活。她纯真稚嫩的言语,流畅清新的叙述,让我看的津津有味儿,如醉如痴!

书中,主要描写了林海音童年在北平城南的小胡同里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惠安馆》描写的是因为新生的女儿被父母送走而变得疯疯癫癫的惠安馆女子素贞,以及时常被养父母虐待的小伙伴儿妞儿,善良的小英子(林海英)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了这对不幸的母女相认,结果迎接她们的只有死亡;《我们看海去》描写的是善良纯真的小英子与为了供养弟弟读书而走上邪路的小偷结下了友谊,两人约定一起去看海,而英子却无意中成了“出卖”朋友的人;《兰姨娘》描写的是单纯可爱而又处境危险的兰姨娘,勇于冲破封建旧家庭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驴打滚儿》描写的是为生活所迫丢下自己的亲生儿女不顾却去给别人做奶娘的宋妈,因为丈夫好吃懒做,沉迷于赌钱,结果痛失一双儿女的悲惨经历;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在小英子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典礼上,得知亲爱的爸爸去世了,家中的顶梁柱从此倒了,而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底下还有六个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她照顾,小英子从此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才十二岁的她,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作者笔下讲述的故事,都是那么平淡,无一丝一毫的刻意渲染,却在字里行间留露出作者抚慰他人的心灵,同情他人命运的真挚情感!

读了这本书,我想起了前年我到过的北京,是多么地繁华,多么地富有现代气息!而作者笔下的城南,那时候还处于旧时代,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处处是苦难,是无尽的悲欢离合!我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对比书中的小英子,我是多么幸福啊!

我爱阅读,我深深迷恋于《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笔下的童年,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是对人生的从容豁达以及对童年的无尽眷恋!

热门推荐
1小猪踢易拉罐看图写话一年级
2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3语文作文
4超市惊魂
5学会宽容
6书和我的成长
7观察蜗牛
8牵动心灵的声音
9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0敲门
11爱马拉松的爸爸
12青春的脚步
13《生活》诗歌
14走近茶文化
15美丽的秋天让我陶醉
16写雪的作文
17高中军训日记
18致亲爱的教师的一封信
19请给美丽做道加法
20月愁
21我最难忘的人
22会走路的树续写
23我的好朋友
24让座
25谈科学
26质与量的对话
27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28二十年后回故乡
29再见了,老师
30放风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