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多肉植物】
植树节快到了,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棵胖嘟嘟的小多肉,让我们体验种植的快乐。
多肉植物小巧玲珑,真可爱呀!摸起来嫩嫩的,滑滑的,真好玩。多肉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的多肉像一朵粉色的小荷花,周围镶嵌着带紫色的小花环,还有点淡淡的绿色,真漂亮!
开始种植啦,老师让我们拿一个白色小杯子,这就是多肉的家了。我们用铲子把营养土铲到杯子里,大概占到杯子的三分之二,营养土松松的,软软的,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然后把多肉植物轻轻地放到土里,再用手按一下,就种好了。接着老师又拿来一小袋装饰小石头,彩石五颜六色,非常美丽。我抓了一小把彩石,小心翼翼地往上面铺,生怕小石头把我的多肉植物压坏了。铺好了彩石,我又铺了一层黄色的小颗粒,它可以用来让土变软,也可以吸收水分,作用可大了。
我盼望我的小多肉可以茁壮成长,能参加六一儿童节多肉植物选美大赛拿冠军。我还给我的多肉起了一个萌萌的名字,叫“呆呆”。我真喜欢它呀!
【篇二: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天风浪浪,海势苍苍,看世事变幻。记忆如一粒粒河沙,而美好回忆又如同一颗颗珍珠,使平凡的生活多姿多彩。现摘一颗供大家品鉴。
面貌不曾遗忘,精神依旧芳香,兄长,我如此呼你,你可知道,那件不经意看到你的高尚的行为,你可知道它将影响一个小男孩的审美观。
摸着口袋里那张五十元的钞票,心中喜忧参半,原因是因为“懒惰成性”的我,要帮父母买面条,中午便可以尝到父亲做的美味“一品佳肴”蒸面条。
走在车来车往的小路上,在对美味的期盼中到了面条店,交了钱,可是本来应该找给我的零钱却给了一位哥哥。他“鸡冠”发,留着胡子,两只眼睛有点“斗鸡”,看了他就觉得见到了电视里的烂仔,令人“望而生厌”。与面铺里的姐姐讲明那钱应该找给我时,那个哥哥已经消失在人群之中。那个姐姐只好将钱重新找给了我,当时我分明看到那个女孩的眼眶中打转的泪珠,毕竟辛苦一天也挣不到40来块钱,这一下子就失去了。我心想这个男孩和他的形象真的很相配,周围的人们也议论那个男孩的不诚实,怀着对那个女孩的怜悯以及男孩的厌恶心情转身要回家时,那个男孩汗淋淋的奔了过来,歉意地冲女孩笑了笑,并讲明情况后将钱还给了面条铺里的女孩。我瞬间惊得怔住了,觉得自己的厌恶是多么的可笑,而那位哥哥谦恭的笑才是天地间最真挚的情感。
心中似是有什么破了,对美有了新的看法。每当想要用第一印象判断事物时,哥哥的行为便会在心间出现,那弯下的腰,那歉意的笑,化作最珍贵的教导,使我牢记了孔子的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篇三:我们是一家人】
家,是一座港湾,时刻等候着我们;是一轮艳阳,时刻温暖着我们;是一个电话,时刻关注着我们。
我上中学了!对于刚刚迈入中学校园的我来说,生活是十分新鲜的。校园里规划合理的操场、恰到好处的一片片绿、宽敞明亮的食堂、琳琅满目的文具店,让我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校园外热热闹闹的面铺,香气四溢的小吃,令我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每当放学时,总会接到爸爸的电话:“儿子,早点回家。”可我却总是不以为然。
一天下午,我刚放学,背起书包飞快地直奔面铺,买了一碗面。校外满地的落叶,早有人将一地的凄凉清理的干干净净。而我准备美滋滋的享受一碗美味。正在这时,电话响了,爸爸的声音:“儿子,早点回家,别在路上逗留,注意安全。”我听完,随意应声后匆匆挂断了电话。我迫不及待抽出筷子,夹起面就往嘴里塞,也顾不上烫,弄得满嘴都是油,狼吞虎咽后,简单擦了擦嘴,一边回味着刚才的美味一边慢悠悠背起书包走回家。
路上我仍在与朋友有说有笑。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瞧瞧那个。突然,电话又响了,仍然是那浑厚的男中音:“儿子,你到哪儿了?快点回家,天快黑了。”我挂了电话,与朋友匆匆分别,这才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三分钟后,我到家了。一打开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飘来。我朝厨房一望,看见爸爸忙碌的背影,不知为何我怔住了。这时,听见爸爸对我说:“快,快尝尝我做的菜,”我回过神来,放下书包,洗了洗手,赶紧拿起筷子品尝起爸爸的手艺。嘴里的菜十分美味可口,顿时一股暖流直达我的心中。“怎么样?”“特别好吃。”我笑了,他笑了,妈妈看见我们笑了,也笑了。
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给予我们关注、关心和关爱,等候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篇四:我家乡的马路】
在我的家乡,以前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马路,今天怎么就焕然一新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以前在我家门口的那条坑坑洼洼的马路。于是政府出钱要了一些工人来修马路。工人们先把坏了的地方填平,然后开始铺水泥,因为洞在上面多一些,所以工人们是从上面一点一点地往下面铺,在铺水泥之前工人们先安了排长管,这一条排水管又长而且两边都安了,铺上水泥之后我们家门口的马路平整了许多,过了两天,工人们又来了,我很疑惑,正当我疑惑不解时,我跑去问奶奶,我说:"奶奶,公路不是铺了水泥了吗?"
奶奶回答说:"工人们要过来铺沥青,如果马路上铺了水泥不铺沥青,马路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工人们开始工作了,前面有许多大卡车,后面是一辆铺沥青的车,他们一辆一辆地接着来,这一辆车上没有沥青了就下一辆,这一切他们都配合得协调有序,最后终于铺完了。
马路变得又平整了,汽车,电动车过宽条马路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