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话题作文面对】
又一节课数学开始了。
而迎接我的却是一场考试,这次的题比以往的要难许多倍,而且这次不是数你不会的有多少而是数你会做的。我懵了。这题居然那么变态!还要不要人做了?这不都是中学才学的吗?我感觉整个人晕头转向,题目都变了一个样,仿佛一字一句都显得狰狞万分,轻蔑朝着我笑。我瞬间就丧失了信心,就如同从云端跌到了谷底。我着急的满头大汗写了一整张草稿纸,才算出来了一道题的答案,可时间流逝的飞快,马上到交卷了,我还有一大堆题没做,我放弃了,但总是不愿意面对这次彻底性的失败。
这个下午,不,是一整天我都垂头丧气的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没有一点精神。因为身为科代表的我,竟然有那么多题没有做,我惭愧地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可公布成绩的那一刻还是到来了。“这次大家都考得不好……”我没有心思去听老师讲的事情,望着外面的风吹雨打,仿佛老天爷也在跟着我伤心,我的心思瞬间飘到了九霄云外。
“你,起立!”老师喊了一声,全班同学突然都看着我,我站起来,无法面对同学们的目光,尴尬的垂下头。
我的头和身体全都被点燃了,脸突然变得好烫,从脸红到了耳根,像一个西红柿,我尴尬得不知所措,又不敢抬头看着老师。身体却已经被“火”烧着了似的,手一摸烫的跟发烧了一样。而我就像一只鸡立在群猴子之间,而老师就偏偏挑着我这只鸡来一个杀鸡儆猴,而那一群猴子就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我,我就像犯了尴尬症,头垂得越来越低,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子。
“恭喜你考到了全班前五名,好好的去努力吧,你还会有进步的。”
“啊?”我惊讶疑惑的抬起头。
【篇二:特别的戒尺】
历史老师带着那把戒尺和几本书,悠哉悠哉地走出校门,我望着他那矮小敦厚的背影渐渐远去,眼眶里泛起丝丝泪花。
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历史老师在上课铃打响之后才悠哉悠哉地走上讲台,他个头不高,身材微微有点发福,脸上有几道皱纹,头发乱糟糟的,像漩涡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手里的那把戒尺,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实干派”的老师。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老师每次上课都带着那把戒尺,它与老师威严的神情震慑着我们,让我们不敢胡作非为,连班上最调皮的孩子都老老实实地听课,于是,老师的戒尺便不常使用,总是安静地躺在老师的手里,最后,老师干脆上课就不带戒尺了。
没有了戒尺的历史老师,一下让人觉得温和起来,就像一个和蔼的乡下老人,但随之而来的,我们班上课的纪律也开始变差。像野草一样,违纪的行为疯狂滋生。
我本该注意到老师那节课又带了戒尺。也许是看不下去了,老师决定带上戒尺,我不幸的被当作杀鸡儆猴的对象。那天,我正和同桌说着话,突然听到老师喊我名字,我马上正襟危坐,以为这就没事了。可老师径直朝我走来,他走路仿佛带着一阵风,走到我跟前时,我明显感受到了一阵凉风。老师眼神中透着一股杀气,冲我说道:“手伸着。”我一下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看着老师的眼神,我只好伸出一只手。老师紧紧抓住我的手,我的手汗喷涌而出,只听见清脆的一声“啪”,戒尺便落在我的手上,一阵火辣辣的感觉在手心散开。接着老师对我说:“打你只是让你意识到问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改正还得靠你自己。”此刻我的心比我的手更疼,像挨了重重的一击。
这个学期,老师离开了我们学校,那把戒尺也离我远去,但老师却用他的戒尺在我心里树起了另一把“戒尺”。
【篇三:读《刘胡兰》有感】
大家都知道刘胡兰是谁吧!在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爱国人士,正因为她宁死不屈的精神,使我对这篇课文记忆颇深。
刘胡兰——因为在小日本鬼子的手中,小日本鬼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全村人民面前来了个杀鸡儆猴。在刘胡兰将要死的时候,小日本鬼子又问了刘胡兰问题,刘胡兰当时就说:“呸!小日本鬼子,要杀要剐,随你,可我觉不会向你们屈服。”说罢,小日本鬼子就杀死了这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当时我就琢磨着:爱国人士只有这一种方法——宁死不屈!来爱国吗?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这漫长的八年,如同过了几个世纪,在南京大屠杀中,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进行屠杀,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为了人民的利益,哪怕个人的生命也无所谓:扑向抢眼的黄继光、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以一敌百的狼牙山五壮士、少年参军的小兵张嘎……一个个爱国英雄的光辉形象,仿佛屹立在我的眼前。
如今,那些为了国家而死去的爱国人士都已逝去,但我们的爱国信仰不能忘记,我们虽然不能像那些爱国英雄一样为祖国死去,但我们只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保卫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疆土。
为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去奋斗吧!少年!
【篇四:照片里的故事】
我从毕业照的相册里抽出一张令全班同学冷汗直冒的照片——那是老温的铁尺图。
记得拍毕业照那天,前一日还在外地参加教研的温老师坐动车赶回来,就是为了能与我们合影。在照相时,我们几个顽皮的男生在胡闹,他气得差点抽我们,但又忍住没发作,只是淡淡地说:“毕业了,我也不想再说你们什么。”便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我跑到门外偷听,好像有拍照的声音。“老温在干啥呢?”我有点疑惑。
过了一个星期,全班联欢会,正好发毕业纪念册。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厚礼——一张铁尺照。老温自豪地说,这是他专门为了警醒我们特意加班洗出来的。
要说到铁尺,还真有一段故事。
记得老温刚来时,我们正读三年级下册。那时,我们的班风极差,说难听点,是全校的差班,校长都有点头疼。
老温一当上我们的数学老师,那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他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我和小周身上。
小周也是很皮的男生。那天数学课上,我与周为了一道乘法题争论起来,我们目无堂纪地显摆自己的算法。老温二话不说,就给了我和周三下尺子。全班同学立刻被折服了。
很标准的“杀鸡儆猴”之后,全班都被那把铁尺子镇住了。接着,他和我们约定班规,还去家访,让家长配合管好自己的孩子。我们开始心无旁骛地学习,成绩也火箭般提升,甚至一度登上学区第一,连我们自己都吃惊。
接下来的日子里,时不时有人被训,打却是少了,只有犯了大错,他才会拿出那把骇人的铁尺子严厉惩罚。长此以往,我们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学校年段三好学生有一半是我们班的。
而这铁尺,在给了我们无限的“痛苦”与荣誉后,在我们毕业时,暂时光荣“退役”了。
在没看到那张照片之前,我甚至已经忘记了它。但一看到那照片中闪着光泽的铁尺和温老师有些花白的头发,我的心又触动了。温老师为了我们付出了如此多,就如被磨得闪闪发光的铁尺一样,我们怎能不感恩他呢?
默默地,我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放了回去。
【篇五:我是一只黄蜂】
“我是大黄蜂,逍遥又自在”,你看我这黄金丝质的盔甲战衣,漂不漂亮,好不好看,你看我这翅膀,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而且我也有很多黄蜂朋友,但是我一直不理解,人类为什么不想跟我做朋友,我怎么了?
有一天,我和伙伴们出去采蜜时,找到了一处很高很好的地方,可以用来建巢。大家在晚上时,悄悄飞了过来,只用一夜之间就建了一个很大的新蜂窝。第二天早上,大伙儿被吵闹的声音吵醒了,我们发现地上有许多小孩,原来这里是学校,他们都大喊:“有马蜂窝!来!我们用石头砸下来!”他们拼命往上扔石头,砸得蜂窝摇摇欲坠,我们一起冲了出去,把那些孩子吓得抱头鼠窜,我逮到了一个跑的慢的,上去就是一针……。
“杀鸡儆猴”任务完成后,我们就飞回了蜂巢中。那只有几个穿着红衣服的(消防员),拿着一个很长的东西(梯子)架在树上,向蜂巢爬来。我们也不知他来干嘛,嗡嗡嗡,高度预警的声音,响彻了我们的家园。紧接着,他丢了几个冒着烟的小木棍进来(火柴)进来,顿时,浓烟滚滚,熊熊烈火吞没了蜂窝,大家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里面乱撞,马蜂窝从树上径直掉到了地上,我的朋友们渐渐地都被烧死,我也被烧伤翅膀……
等小木棍燃烧殆尽,那些小朋友又跑了过来,此时,只剩我一直黄蜂活着,他们见状向我涌来,用脚踩的踩,用手拍的拍,我飞不起来,只能认他们宰割。
我带着疑问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们破坏了我们的家园,难道我们不该拼命吗?
【篇六:我的百变老师】
下课回家的路上,星星们把月亮赶出了他们的地盘。一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女人正依偎在她丈夫的怀里抬头看星星,映得满眼星光。一个大手破坏了此刻的诗意,作为那支大手的主人的我还不必以为然的说:“老师好!”老师这才发现我,她回头看看丈夫有些骄傲的说:“这就是我们班的大姑娘!”“呃,老师打扰你们是我不对,在下申请把那个大姑娘修改一下。”我看着老师,在心里申请。相对无言,好一个尴尬的场面!“那个,老师再见!”老师点了点头,我快走着离开现场,又不禁在心里吃惊:“老师平时那么彪悍的一个人!这是……”
说老师彪悍吧,这可绝对不是假义词。有一次,我们班下课乱了,不巧刘校长正好从四楼巡视。她破门而入,把离她最近正在说话的张博伟拉到身边,打算杀鸡儆猴。却不料被王老师硬生生挡回去了,刘校长掐着张博伟的鼻子道:“说你多少回了?大小伙子不嫌羞?”老师帮着打圆场:“他呀就是心大,对自己要求不严。”好像是看出刘校长想说什么,老师又说:“绝对不是成心的。”刘校长才转移战线,“当啷”丢在地上一句硬邦邦的话:“你就太护着他们了。”“当老师三十多年了,早已习惯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看。”刘校长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事后我们才知道刘校长找了老师好几次,老师都坚强地挺了过去,没有像其他老师遭受刘校长的语言“空袭”一样,她没哭。
六月,它来了。我们在毕业的前几天,为老师唱了我们为她编的歌,唱了三分钟。老师也哭了三分钟。这是六年来我们第一次看到老师哭。吃过中午饭,老师向我们留在教室的几个人说:“每六年都得来这么一次,你们就像长大的小雁,要离开我去锻炼。而我啊,是一只老雁,想把你们留住,却又无能为力。”老师的眼角又晶莹起来“送走了你们,我就不拿班了,老喽!”说完长长叹了口气。
还记得老师最后时送我们放学,对我们大声说:“同学们,再见!”
放学的时候,我们没有跟老师告别。只是再一次的唱起了歌:“可爱的你,生气的你,我还是喜欢王老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