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诵的作文

【篇一:流年静好人未老】

江南小筑,湖畔青石板上的油纸伞,还有那个身影,映出的是无尽的思念。

——题记

江南的清晨烟雨朦胧,古木的檀香小筑里经文诵的甚缓,莲花湖畔,那女子撑着伞望向远方,泪眼婆娑,忽然,睫毛轻颤,一颗晶莹的泪珠顺着那清澈的脸庞,滴嗒入湖泛起荡向远方的涟漪,而遂又与雨水混为一体。

那远方,有她的家。不知当年,她是如何在滚滚红尘中远离了那座拥有她的气息的破碎的城池,只晓得,她那纤纤玉手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挡住她与家的车帘,满满的不舍,却又只能化成那泪珠,落在掌心。

雨停了,薄薄的轻雾幽幽升起。女子将伞收起,放在湖畔的青石板上,但并无要归之意。她轻垂下头,摆弄着腕上的银手镯,叮当作响。也许,那是临行前母亲赠与她的唯一的念想。在她心里,这如画的江南山水,还不及那早已破碎的远方城池的风景,是啊,那有她最美的回忆。当年,每每柳下有瑶琴声响起,她许都会起舞和上一曲,那身影仿佛映当年惊鸿之影;家的一切都会让她情不自禁执笔作诗于折扇之上,那墨香应是她此生嗅过的最清新的气味。而如今,世事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涓涓心事也都只有说给自己听,或者,抱着长相思在林中抚琴轻唱,能听懂她的悲欢的,怕也只有那连绵的群山。

到了夜晚,她静坐于屋檐下,听那远方传来的歌声,歌声细腻如她的发丝,一缕一缕在唤她归去。也是,在这举目无亲之地,每一个夜晚对她来说都是残忍的。但,命已定盘,纵使颠覆一切,只怕也无法改变离开的结局。在这个夜,也就只有湖畔上空的星陪她不孤寂。夜里的风夹杂着丝丝花香,这花香氤却勾起了往日之情,而此时的她多么只想化作浮萍躺在湖心,陪家人共泛岁月的涟漪。

如此一夜,天便又蒙蒙亮了,她就又撑起那把油纸伞,在细雨里走向湖畔。对于她,流年静好,也恰好。雨打湿了眼眶,她俯身捧起湖堤的流沙,她多么希望能成为那捧细沙,一起和亲人恭候春夏的轮替。但,她又只能将思念化作那清风送到那座城池。蓦然,她微启朱唇,喃喃道:“愿流年静好人未老。”说罢,又是一滴泪,将她的思绪化作涟漪荡向远方。

【篇二:积累的作文】

每一次语文课前,我的课桌上除了语文书,总会多出两样东西。一个是经典本,另一个是听记本。如今过了几乎两个月,他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从而变成了我的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了。现在回想着9月份我上台为大家提供“每日一字”,“每日一句”和“每日一文”的情景,着实又让我兴奋起来。

当我得知后天就是我上台时,我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早在一个星期以前,我就买下了《说文解字》,并且翻了翻。还有,我想在小学我就积累小部分的名言警句,之中挑一句应该不成问题。最后是文章,这个再简单不过了,《读者》上有这么多文章呢。就这样,我“心不在焉”地找了起来。

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这《说文解字》里对“谦”这个字的解释还真不少,一会儿是“敬也”,一会儿是“苦兼切”,我不懂,便去查字典,字典上的解释更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算了,干脆全抄下来吧。接下来的那句话也比较难找。首先我将小学版的《古诗文诵读》后面的名言警句翻了个遍,结果不是别的同学讲过了,就是我觉得与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冲突,经过了十分钟的精挑细选,孟子的那句话令我眼睛一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能够激励我们无论富贵,贫贱,都不能丧失意志。就选他了!

“折腾”了30分钟,我不得不面对最“艰难”的一件事:选文章。之前同学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孙道荣同志的,这次可不能选;他们选的类型一般都是说明事理,而且是那种我们已经听了N遍的,这一次要选一个新颖的;有的同学文章太长,听了很乏味,这次要选一篇短小精悍的.……我抱出20xx年所有的《读者》杂志,开始回忆起一篇篇文章。这30分钟里,我在书海中遨游,在文字上移动,拼命寻找着。终于,一篇名为《胜利本来是一种意外》的文章吸引了我。简洁的文字,新颖的主题,一切都符合我的要求,就是这篇!我拿起这篇文章,自己在心里做了“V”的手势。

后天的上台,我信心满满,几分钟的写字,朗读,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我想,积累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寻找文章,字,句子的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我的文学素养打下了基础。

【篇三:诗中自有真理在】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表现了炎黄子孙的智慧,赞美了山川田园之美,叙述了对民间疾苦的同情,抒发了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个人志向,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诵读古诗文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班的班级特色就是“古诗文诵读”,在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诵读了许多经典的诗作。

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我们感受到“诗圣”杜甫的爱国情;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体会到“诗仙”李白的思乡情;《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讲有关读书的道理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从书上学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上星期五,李冲借我一本古诗书,回家后,我写完作业,便拿出来翻看。一句早已熟悉的诗映入我的眼帘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不由细细品味起它的意思: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到成千上万颗粮食。我忽然想到,我们现在不正处在人生的春季吗?如果我们现在就播下一颗颗学习的种子,到时候不就能收获成千上万颗谷子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如果不好好努力,等“白了少年头”,就只能“空悲切”了。

这时,一个个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看古人学习是如此刻苦,我们现在的条件可比他们不知好了多少,不是更应该努力读书吗?

“处处留心皆学问”,“细读诗文品真理”,让我们怀着一颗好奇之心,怀着一颗求知之心,去探求古诗文中的奥妙、真理吧!

热门推荐
1游莫高窟
2我的六一
3我的爱好
4你的美,触动了我的心灵
5想起那段温暖的时光
6放下顾虑
7水的故事
8原来生活这么美
9一场激烈的足球赛
10我家门前的变化
11我最喜爱的一个文学人物
12记童年一件有意义的事
13普通话的风波
14奶奶的爱
15苏州园林导游词
16
17桃林雨
18安静的力量
19给童年的一份悼词
20爱在踮起脚尖时
21感恩父母
22夹弹珠比赛
23走进初二
24年味去哪儿了
25下雪了
26桂花茶
27改写书戴嵩画牛
28日落
29平凡的味道
30日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