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逛菜市场】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菜市场,我们来到菜市场,放眼望去,只见菜市场热热闹闹的,菜市场真大呀!
我和妈妈用力的挤进了琳琅满目的菜市场,转眼间,累得气喘呼呼,我紧紧拉着妈妈一直往买肉的地方走去,妈妈说:“儿子,买点儿肉回去给你做红烧肉吃吧。”我听了口水直流说:“好啊!”我认真的看着老板右手紧紧拿着刀,左手拿着肉。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蔬果铺,看到五颜六色的蔬果,妈妈对我说:“柠檬C作文的林老师教了叠词,你把这些蔬果用叠词说一下。”看着妈妈考究的眼神,我转了一个圈,指着水果说:“红艳艳的西红柿,又大又粉的桃子,黄澄澄的南瓜,绿油油的菠菜,又大又粗的大白菜,黄黄的芒果,酸酸的菠萝……”妈妈听了惊呆了。
最后妈妈快快地拿出一百块钱,买了一堆我喜欢吃的水果回家,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
【篇二:一段回味无穷的旅程】
轻风微荡,雨声未抵,初秋的季节,还保留着夏未曾带走的骄阳,还在期待秋会送来凉爽的飒风。而那假期里的炎热,又在这一刻勾起我心的躁动,思绪飘浮不定,走进回忆,忍不住回味起那段难忘的“寻根之旅”。
归故里,是我萦回梦绕的念,是我日思夜盼的想,我对那里充满了太多的好奇与向往。
黄土高原,一片风沙漫卷的黄土地;陕北,一个充满了革命精神的圣地;延安,一个众所周知的革命根据地……。“红色”精神永驻我心中。
初来乍到,许多地方还要靠爷爷指路。爷爷也有几年未曾回去过了,这里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以往一排排的小矮房变成了一片整齐有序的二层小楼,而尘嚣满布的黄土路也铺上了水泥地……这些变化都是爷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虽然对这里人生地不熟,但却对这片土地有着强烈的亲切感。站在这个小村庄的高处望去,天高云阔,黄土连绵,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只在地理课本上笼统学过的“塬,梁,峁,川”。
村里的老人仍旧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白羊肚儿手巾红腰带,有时腰上还别着个大烟袋。在这里,离城市还有一段路途,去一次医院,最少也要耗费一两个小时,所以每家的门口都挂着各种医病的草药。
亲戚们听闻我们来了,便纷纷赶来,可能这就是血脉之情吧。以前只是电话往来,但当爷爷见到他们的时候,脸上显出了难掩的喜悦和激动,聊得不亦乐乎。陕北的方言很有特色,某些事物有专属的代名词,说话时多用叠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听来让人倍感亲切。虽然有些话我听不太懂,但大致可以理解其意。
“宝塔山下,亲人们把手儿招……”回忆着贺敬之的《回延安》,我随爷爷来到了宝塔山下。宝塔建于唐代,高四十四米,共九层,它高高矗立在山上,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抒写着历史的长卷。它见证着这片苍凉的黄土地上留下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而今又在中国梦的召唤下,继续记录下一个个历史性的巨变。
听闻了这一段历史,品味了故乡的风情,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黄土地。老区的革命精神永远扎根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在今后的路上无畏艰难,勇往直前。
而这时,心中的烦躁已全部消退,只剩下回味无穷的记忆。我深爱的这片土地,你质朴的气息,你独有的风貌,你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我流连忘返,在我心中长驻。
【篇三:藏在心底的什么作文】
悠悠天地,茫茫人海,与君相遇,幸甚至哉。——题记
山之谜底——父爱如山的“谎言”
爱是深藏于内心的物质。大概正是因为如此,父爱被理所应当的说成是“如山”“深沉”。而今,这“如山的深沉的爱”,却被我们家的第三代轻而易举的识破。
话说自打肉包和豆包出生,我发现原本凌厉臭脾气的老爸嘴角常常呈现出上扬的状态,就连之前生硬命令式的用词中居然也不自觉的多了些叠词……我深信,这绝对就是传说中的“隔代亲”。偶然的一天,路过老爸的房间,隐约听到窸窸窣窣的复杂的声音——那声音不大,时而欢愉,时而悲伤。推门进去,老爸一阵慌乱,还若无其事的擦了擦眼睛,见我进来,倒也不再掩饰,指了指书桌上的几本相册,淡淡的问:“一起看么?”“好。”“你看,这是你百天四月一日那天下午,我和你妈请假带你去开明照相馆照的……这是十个月的时候,你的第一张彩色相片,你看看,肉包是不是和你特别像……这是你九岁的时候,非嚷着穿你太姥姥的钉子鞋……”这一刻,我看见了孩子般绘声绘色讲述新鲜事的老爸,看见了他眼里现出的宠爱的骄傲的光。也就是在这一刻,我仿佛参透了老爸“隔代亲”实质:与其说是“隔代亲”,倒不如说对女儿的无限放大的爱的延续。
这藏在心底的山之谜底,我知道:哪有什么如山深沉的父爱,不过是深藏于内心,却流露于细节的情感罢了。他像是一本书,只有成长过后才能懂得,也像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着,读懂了它,便读懂了整个人生。
与君相遇,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