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思物】
再过不久就要去学校了,其实我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只是不愿去想,在逃避现实。
有时候我可以一天做很多事,一天都在做事,很充足。有时候我又可以一天什么都不做,只是玩电脑或者睡觉,看电影,一整天。
昨天得到一只银镯子,得到它是个意外,很久以前我就想要,但只是想,我不知道哪里有,突然发现其实我对身边的人事不够了解,我以为家里不会出现这种东西。外婆把它给了我,花纹很漂亮,我想戴上它之后不会将它取下,我喜欢它,为此放弃了表。从一个习惯会有不适,但我愿意尝试,没有什么非要坚守,改变是必然。
早上跑步,感觉手腕空荡荡的,它在我的手腕上来回荡,就是不紧贴,不像表存在带来的安全感。空空的,让我心感空洞,无法捕捉,像极了宝贝笔下的那些女子,充满不安全,难以捕捉,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样的人。但,那样的人会得到爱吗,她们一直在寻求的没有得到的,是否会被深刻地爱,那种强烈决绝的爱,又或许只是要一场孤独的远行罢了,我可以做到的,不过是给予别人爱,而是否能够被爱,我已经不打算考虑它,最爱自己,其次是他人,你会不会爱我,与我无关。
感觉疲惫,抬起左手腕想看看时间休息,手上的确有东西的存在感,似乎又没有,潜意识以为是表,但不会是表了。
好像换了一个爱人,我以为他还在,总将现在的爱人当成他,可我明白我在选择放弃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属于我,这是我的选择,一如贯往。
【篇二:最珍贵的废书读后感】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潮,世界上哪有父母不爱孩子,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付出全部,这是我读完《最珍贵的废书》,这篇文章所收获的。
这篇文章是以回忆的形式写的,文中的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苗家妇女,在她们家乡女人只有在去世时有一些贵重物品才能入土为安。那一年,母亲起早摸黑喂了两头猪才置办了一队银手镯,那时作者临近高考,母亲在来学校探望作者时,信了校门口读书的人,用这宝贵的一对镯子换了两本“考大学包中”的书。作者看到后十分绝望,可他只能默默地不告诉母亲真相,后来经过作者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可能作者考上大学真的只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但我却认为作者考上大学是因为有母亲的期望吧。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中百感交集,我想可能这就是母爱吧。这母爱是多么的伟大,这两本书是多么的“宝贵”啊!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我看了后不禁有些沉默了,静静地思索着,是啊,毕竟这两本书可是母亲用她那宝贵的银镯子换来的。作者是为了让母亲觉得她这两本书买得值,自己考上大学正是因为这两本书起的作用,一直让母亲沉浸在自己考上大学的喜悦中。
读过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到平时的日常生活,每当我们对母亲要钱,说是要买文具买书时,母亲不论怎么都会给你,不论多贵,不论好坏。文章中的两本废书,也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感人至深的爱,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母亲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的一片真心。
母爱如潮,至始至终都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勤奋刻苦的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篇三:琐细小事里的真情大爱】
“六月六,接热肉。”中午,大姨、小姨和妈妈齐聚到姥姥家,她们坐在葡萄架下唠起了家常。
一缕顽皮的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照在妈妈的金镯子上,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哎呦,二妹,什么时候买的金镯子,不错,不错!”大姨捧起妈妈的金镯子眯着眼睛赞叹着。
“结婚十周年,他爸给买的。”妈妈满脸幸福的笑容。
“这是老凤祥今年最流行的花色,40克足金,比较大气稳重。”徐州来的小姨一副行家派头。
“不过比起二姐的气质,这一款又太保守了”小姨抬起手,露出一串细细的连在一起的金镯,活像我的玩具“手拉弹簧。”
“三妹,你这么懂行,快看看我的。”大姨看着小姨,急切地露出自己的胳膊。
“噗呲——大姐,你这太上老君金刚圈早过时八百年了,赶紧换。”小姨瞥了一眼,摆摆手。
“好,明天也去老凤祥重新买个时尚的。”大姨咬咬牙。
姥姥转了转自己手腕上灰白色的银镯子,像自言自语:“你爸说等到年底卖了羊给我也换个金的。”
“哎呦,妈,可别,你一农村老太太戴什么金镯子。”小姨赶紧阻止。
“妈,现在骗子太多,你戴不安全。”大姨也是一脸的担心。
“我看家后小荣妈和小浩妈戴了好多年也没事。”姥姥据理力争。
“她俩识字、又精,你能跟她们比。”大姨向妈妈挤挤眼。
“……”妈妈看着姥姥,张了张嘴,没说话。
傍晚,阳光透过葡萄架,留下一片斑驳的光影,我们向姥姥挥手告别,妈妈的手腕上光秃秃的。
“妈,你的手镯呢?”我很好奇。
“你猜?妈妈笑了笑没回答我的问题。
看看姥姥,她的手腕上发出一圈金色的光芒,我拍拍头:“哦——我知道了。”
夕阳的余晖中,一串串葡萄在微风中快乐地抖动、欢笑,姥姥说,下次再来的时候,葡萄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