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这么一个人】
有这么一个人,她有着很多的外号:什么“黑炭”,什么“非洲黑鸭子”……她长着一副搞笑的模样:圆圆的脸,黑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会说话,她肤色微黑,快活的神情里透出一种独有的野气。
有这么一个人,她特别爱笑,俗话说:“女子笑不露齿”,她才不管这些呢,整天笑呵呵的,两排牙齿经常齐刷刷地露出来。她的妈妈提醒过多次,叫她文雅一点,她总是笑眯眯地只点头:“明白,明白!”一转身,又笑得合不拢嘴了。“唉!”她妈妈只能摇头叹息。
有这么一个人,她虽然是个小顽皮,但那张嘴巴可甜啦!当奶奶对她嘘寒问暖,还塞钱给她的时候,她一本正经的说:“奶奶,你听我说——这个钱呀,我不能要!我是那个呀班干部,知道什么叫劳保,你有几个劳保呀?该自己享享福呀!”光几个“呀”字儿,就让奶奶乐得眼睛成了一对月牙,直说自己“真有福气”。
有这么一个人,她是出了名的粗心大意。有一次,她骑车回家,锁好车子,就急匆匆的往家里赶,到了门口才发现进不了门——手里没有钥匙!她急忙返回锁车子的地方去找,结果发现钥匙就在车锁上,幸亏没有坏人识破,不然不仅丢了车子,而且大门的锁也得换一把了。
还有一次,她觉得妈妈天天上班很辛苦,想给妈妈做一顿饭,就选择了最简单的炒土豆丝,开始的刮皮、切丝,她都做得非常完美,可她在翻炒时,发现调料盒中的盐完了,只顾着到客厅拿刚买不久的盐,土豆忘了放水,结果可想而知,她只能给妈妈献上一盘土豆锅巴了。
当然,一次次的尴尬遭遇,也让她痛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掉马虎这个坏毛病,做一个细心的女孩子。
有这么一个人,她有时显得格外固执。在她读五年级时,有一天下午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项紧急任务——每人回家办一张手抄报,第二天早上到学校后上交。她吃完晚饭后,就迅速投入“战斗”,一直办到九点,终于只剩下给图画配色了,爸爸妈妈都劝她不要办了,反正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应该抓紧时间休息,但她坚持要涂完色,看到一张赏心悦目的手抄报呈现在眼前时,才肯上床睡觉。看,她真是一个挺倔的人。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谁了吧?对,她就是本姑娘我啦!但愿大家能够记住,在你们身边,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人,正渴望和大家交朋友呢!
【篇二:节俭是一种美德】
英国的萧伯纳曾经说过:“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同样,节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倡节俭并不矛盾。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常说的一句话“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如此强烈,不能不令人赞叹!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曾多次劝主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磨出了洞,鞋帮绽了线,却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起。”这就是毛泽东,朴实而又节俭。
如今,有许多人为了摆阔,出去吃饭的时候就点许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嫌太没面子。电视上有一则广告说:中国人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家是多么重要。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节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节俭,是一种美德,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