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爷爷的故事】
又值一年清明,缅怀故人,我想追思我敬爱的爷爷。
从小到大,爷爷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形象。他是农民。爸爸时常提起他,讲到他那勤劳的品格,他尊重文化、重视教育的过往,爷爷便一直这样高大的立在我的心中。可惜,爷爷这高大的形像是在亲人的描述中形成的,在我出生前爷爷就去世了,甚至因为家里穷,他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我的爷爷,他是最普通不过,却又是最吃苦耐劳的四川农民。在爸爸的回忆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没有一天,爷爷会闲下来。春分将至,万物复苏,爷爷便要开始在田里育小秧,紧接着就要插秧。我小时候曾在海淀公园里体验过插秧,虽然只插了短短十几分钟,还是把我的腰累得不行,何况爷爷就是这样不辞辛劳地插遍十八亩大田。夏末秋初,爷爷便要打谷了,“他那时要一个人扛着一百八十斤的谷子,真不容易!”在爸爸深情的描述中,我似乎看到了爷爷正挑着担子,穿着褪了色的深色卡其布套装,脚上踏着灰绿色的解放鞋吃力地踩在田埂上负重而行。秋天,河坝里艳阳高照,爷爷带领一家人在烈日下种小麦,种蚕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爷爷凭着他那双粗糙的双手给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养活了一家九口人,甚至还供出了两个外地求学的学生。
爷爷不仅勤劳,他还十分尊重文化,重视子女的教育。
每年春节、清明、中元节,家里都要在爷爷的主持下进行祭祀活动,听爸爸说,他在这些方面是从不马虎的。中元节的那次祭祀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次,这次祭祀会延续好几天,爷爷会拿出祭祀专用的桌子、餐具……亲手做几顿丰盛的佳肴,把所有的祭品工整的摆在案上,口中还念念有词……如今爷爷不在了,我们家却留下祭祀的习俗。每年春节,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赶回老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想,爷爷的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样的和乐,他一定会很欣慰吧!
在爷爷的心中,任何事情都要让步学习、让步教育、让步文化。爸爸说过一个细节,爷爷从小就教导他,带字的纸不能随意扔到地下,要尊重中国字,尊重文化。那时家里人口多,生活的担子很重,当时还是生产公社,子女如果不上学,干农活就可以挣工分养家了,这样爷爷的担子就会减轻些,但爷爷没有这么做,即便是四处借钱,他还是供爸爸和小叔去外地读书,要知道爸爸当年可是十里八村第一个出门上大学的农村娃。
我的爷爷他不是一个伟人,他不是一位英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劳作在春夏秋冬永不停歇的农民,一个爱子女并为他们奉献的父亲,一个看重教育尊重文化的中国人!
现在,爷爷的形像在我脑中越发清晰,他老人家就像四川画家罗贯中的作品——《父亲》中的那位老人,他正慈爱地注视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