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作文

【篇一:白莲般绽放——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她,身着一袭白衣,吟咏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调子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小巷中优雅而来——在这乱世中,她就如一盏白如玉璧的莲花,静静绽放。而我,作为她生命中一个渺小如星辰的“过客”,只是轻轻一瞥,便注定了永远。

林徽因,民国著名建筑家、文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浙江的青山绿水造就了她的满腹才情,同时也馈赠给她姣好出众的面容。如此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奇女子毫无疑问地征服了包括徐志摩、梁思成在内的无数青年才俊!而面对世俗的赞美,她始终不为所动,只是礼节性地回以微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样的花样年华与那拒绝的微笑形成巨大反差,却恰好说明她灵魂中静静绽放的低调品质,以及对爱情的坚守——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徐志摩注定是她生命中一个美丽的劫。面对幽默风趣、才华横溢的他,林徽因第一次有了爱情的冲动。两人的相爱也许是林徽因生命中最为耀眼美好的一环,却难以逃脱命运的魔咒,以失败收场。在我看来,两人分手原因除了封建残留对自由恋爱的抵触,更在于林徽因本身——在这乱世中,比起轰轰烈烈的爱情,林徽因作为一个女人,更青睐一份稳稳的幸福。而这份爱,徐志摩给不起!于是生性低调的她选择了同样低调的梁思成。而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梁思成用他的爱宠了林徽因一辈子。正是由于他的“滴滴雨露”,林徽因这朵莲花才从绽放走到盛放,并且更为光彩动人。

我轻拈一颗带露的星辰,裁下徐志摩笔下西边那片彩云,偷偷剪成彩练,为她做嫁衣,多么希望也能裁下她一身的病痛。我轻拈一颗带露的种子,种下鲁迅笔下童年那片百草园,偷偷点成天堂,为她做乐园,多么希望也能种下她一生的幸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凭栏远眺,只为那一抹熟悉的身影。我面带微笑,林徽因,是你用你的一生纯净了我为浮华所累的心灵。

你拿起笔,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边天”。你那抹柔情早已化作五月的“柳絮”,飘进梁思成的心里,与他的灵魂融为一体;你那份才情早已化作三月的雨滴,坠入土壤,与中华大地融为一体。即使你悄然逝去,犹如花瓣离开花朵,暗香也依然残留!

林徽因,一个用精致的文章温暖了芸芸众生的女子。

林徽因,一个用精致的人生传奇了民国江南的女子。

但愿你我也能做到闲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让心灵如白莲般绽放!

【篇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莫名觉得温暖和感动,有时候一句话胜过千万句,这句话足以温暖我的心。

【启】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作者是白落梅,她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于白落梅心里,她只是一名民国女子,纵有倾城之姿,到底柔软多情。她看似清醒明透,波澜不惊,又可知,其内心的山水,从来无人能懂。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那一场康桥绝恋】

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诗人的气质,令许多红颜佳丽为他倾心。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如此有气度的男子,又怎能可以做到心静如水?

都说十六岁是花季,我想林徽因是幸福的,能够在花季之龄遇上像徐志摩这样的青年才俊。他满足了一个少女对浪漫爱情所有的幻想,填补了她对诗意生活的所有渴望。在伦敦这个雨雾之都,林徽因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陪她共有一帘幽梦的男子。尽管这个男子已婚,并且是两岁孩子的父亲,尽管他们未必可以不管世俗约束义无反顾地在一起。纵使现实有诸多无奈,但爱情一旦来临,又怎顾得上那么多?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是风度翩翩的青年,他们有着相同的情怀,诗意的梦想。

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她也是善良的,她不想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对于那个从未谋面的女人,她没有丝毫敌意,更多的是怜惜。她断然决绝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携手一生】

林徽因初遇梁思成是在十四岁的那一年。我想梁思成应该是对林徽因一见钟情的,那时候梁思成已经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在他身边肯定缺不了美丽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这样清新动人的江南女孩,应当是绝无仅有了。初见时,他只觉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而林徽因初见梁思成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又有怎样的感触?无人知晓。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林徽因初见梁思成一定没有怦然心动之感。或许有的只是一个少女见一个少年的喜悦心情,有些许腼腆,些许快乐。而梁思成这一见,就再也没能忘记林徽因,只是他们之间注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才能并肩走在一起。原本是两个一同行走的人,其间一个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别的风景,而另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林徽因是那个采撷风景的人,梁思成则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脚步,偶然回眸,发觉那个人还在,一直在。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感动了,总之,有一种遗憾,叫错过;有一种缘分,叫重来。于是,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携手一生……

【痴爱一生】

写到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桥绝恋,和梁思成的携手一生,总忘不了另一个男子,那个深情守护她一生的男子——金岳霖。仿佛这个男子对林徽因从来都只有付出不求任何的回报,他的执著与缄默让我想起时忍不住要落泪。就是这样一位学界泰斗,为了一个爱慕的女子,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他爱得理智,爱得沉稳,也爱得深刻。他不动声色的爱像是一个奇迹,令所有的看客为之涕零。

十分佩服金岳霖,痴爱一生,他对林徽因的爱,真的做到了一生不变,在她惆怅的时候,会理性地退出,又甘心为她终身不娶,就连她死后亦守着魂魄,不敢有丝毫的辜负。对她,总是如若初见,默默付出。

都说徐志摩和梁思成深爱着林徽因,可我觉得真正深爱的是这位默默付出的人。徐志摩在康桥诀别后,就与陆小曼在一起,在他的生命中还有许多女子;那个对林徽因宠爱了一生的梁思成也在林徽因走后与他的学生林洙在一起。唯有金岳霖为了她孤独终老,这份深爱让我动容。

【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只一眼,我便不由自主地爱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著,坚定又清脆,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书中是这样介绍林徽因的。确实,这就是她,一个完完全全、真真实实的她。我想她不仅是温和的,她也有理性、坚毅的一面的,能够周旋在三个男子中,也能毫不犹豫地转身就走;她是善良的,为了不伤害无辜的张幼仪,她毅然离开了;她是聪慧的,年幼时便手捧一册册线装书,读着书卷里的词句;她也是可怜的,她的童年没有快乐,只有痛苦与无奈。

【终】

这样一位倾城女子,让我明白了很多。她如白莲一般,始终安然宁静。我也应该如她一样远离世俗喧嚣,做个宁静的人。不该动不动就对别离的事红了眼眶,哑了声音;不该像世人一样追名逐利;不该整天心浮气躁的,应该安静自己的心,平静地对待一切。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和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有时候我们要懂得享受寂寞,林徽因亦是享受过寂寞。因为她内心的山水,从来无人能懂,便无人可诉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是说我们尽管相约同行也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而此时就算有离别,我们也不能太过伤心。因为“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他们能够安好便可。至于以后能否再相遇,那要看缘分。也就是说我们要平静的对待很多事情。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这也是我暑假里练书法的原因。它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我就可以在分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白落梅说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百花换颜的女子。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这也是我喜欢她的文字的原因。尤其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一杯茶,一本书,像蝴蝶一样活着,寂寞又情冷。她开始明白,这一生,只有此刻才真正静了下来。而我看完这本书也静了下来。思考着以后……

【篇三:洁白如莲——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四月,光艳的春天转瞬即逝。诗中清新自然,表达出了那优美的意境,纯净的内容。诗人要借此情此景写出她的爱,她一季的心情。

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出自一位才女手中,她,在那莲花盛开的六月,降临于杭州。在那古朴的深深庭院,受到了家族的熏陶,成为了一个聪明伶俐,温驯听话,知书达理,多愁善感的才女。她,就如梦中期待的那朵白莲。提起她就不由自主的想到那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梦中江南古城,绵绵细雨,一位女子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青石铺就的长巷,静听着雨点滴落的声音。

“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的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和徐志摩在康桥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但后来面对梦一般的徐志摩和现实的梁思成,我本以为她会选择前者,去追求梦中一切美好的想象,过诗情画意的生活。可她终究理智的选择了后者,选择了现实的安稳,选择了真实的烟火幸福,与众生尝饮着人间烟火。

但,无论经历多少风霜,她依旧是洁净无尘的白莲,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在时间匆匆走了一回,走向另一个世界。她就是林徽因。

恍惚间,望见一个女子撑着一柄油纸伞,漫步在江南古巷中,就要消失在视线中,缓缓转身,隐隐约约看见她笑望春雨,仿佛听到她清脆的声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热门推荐
1我多了一份
2努力了就是幸福
3进化与退化
4我的青春摆渡人
5我渴望成功
6寒假趣事作文
7与君书
8特色班的一件事
9强者乎?弱者乎?
10孝顺父母
11碎片化的隐私权
12校园夜色
13第一次卤牛肉
14优秀作文
15冲动后我才懂得
16我喜欢这样的你
17养蚕真有趣
18野炊记
19精彩的运动会
20吊兰
21森林审判大会
22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23参观奶牛场
24七星瓢虫
25我的父亲
26会唱歌的猫读后感
27这就是我
28剪窗花
29我是小小美食家
30我爱家乡的贺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