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个性化教育的作文

【篇一:求知】

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学走路、学吃饭、学说话……求知欲让人不断去追求自身的完善、去探测自然的奥秘,它是一个人不断向上的动力源泉。

但我们看中国当下的教育,说严重点,它抑制甚至摧毁求知欲。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每天都会被灌输一堆不知所云的知识,然后就不停地做题。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安逸享乐的本性,那么中国的学生为何还能老老实实地做这些不知所云的题目呢?因为考试、因为分数,因为它们将关系到今后的人生。所以中国的教育亦被称作“应试教育”,而我爱将其称作“硬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生硬的,被强行灌入一些冰冷机械的知识,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求知欲望的学习是很可怕的:老师上课时讲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所有人都埋头做好笔记,却没有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他们知道考试不考这些。没有学习的热情,考试分数再漂亮,也只是冰冷的数字,学生的内心也是枯寂的。

遥想孔子当年收徒授书,全然不是如今的教育模式,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开展教育。这就是个性化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自由的、变通的,不像应试教育那样僵硬和死板。它会让学习者学到自己想学的,因而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一个人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进一步。孔子的弟子中虽有惊才艳艳者,但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也愿意随孔子学习,这就是孔子的成功之处:取人之所长,培养出好学品质。

如果将个性化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课堂会变得活跃自由。不过,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既要能慧眼识人,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能不厌其烦,向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层面的知识。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老师就要博学,课堂也要小班化,甚至考试的体制也要改变。这一切,目前确实难以做到。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蹊径。在一个地方,可以较轻易地做到个性化教育,那就是家庭。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他们也有足够的耐心。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相信,再过一两代后,中国的家庭教育会远比现在的好。到那时,学生就能在学校学到基础的知识,在家庭中能学到更丰富和个性化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既保证了人生未来,又让人充满求知欲,保留了人味,岂不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种个性化教育,那就是自我教育。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四处求教无门的困难得以解决了,只要你识字,你就能在互联网上学到自己要学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求知而学习,当然,它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它需要你有极强的求知欲,能耐得住苦读的寂寞。

总体而言,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能激发求知欲的教育方式,是很好的,但要实现它还很困难。默默祝愿中国未来的教育,少一些功利,多一些个性;少一些考试,多一些人道。还记得宝莱坞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质问台下的学生:“你们看到这个词时有没有一点激动?为了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欢欣鼓舞?没有,你们只是在竞争,在疯狂地比赛!”印度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一点相似,只求考试考到好分数,而非求知。这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低不了!

期望将来有一天,中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揣着好奇之心,在求知之路上不断迈进,茁壮成长!

热门推荐
1看杀猪
2关于黄河的作文
3尝跳跳糖有感
420年后回家乡
5回顾与展望
6挖竹笋
7我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
8我的奶奶
9一本可怜的书
10井蛙成因
11我的乐园作文
12暑假漂流作文
13读书真有趣
14研学之旅
15八年级作文
16童年的记忆
17水,催我前行
18元旦
1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20我得到了锻炼
21水仙的智慧
22春田狐的爱读后感
23游白洋淀有感
24汉字
25春天的足迹
26温暖的记忆
27小雨滴旅行记的童话作文
28春天在哪里
29家乡的竹林
30我最喜爱的诗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