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另一个自己】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呆板不灵活的人。五岁开始步入绘画大门,是因为老师们都发现我比班上其他人画得好,觉得发掘了我的闪光之处,把我“推”进了绘画小组。我也着实从中寻得不少乐趣。不过每次老师布置主题画,让我们自选内容,我就开始犯愁。愁水涟涟,我苦苦挣扎,搜寻星点灵感。笔仿佛“冻”在纸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我来说——真难!
我在想象的道路上越走越坎坷——校运会来了。又到了投稿的时候。从小学到现在,年年写,年年犯愁。写什么呢?跑步、跳远、投实心球,还有加油……写来写去,总逃不出这些。报出来的文章,也似乎千篇一律。写腻了,听腻了。
我咬着笔头,搜索枯肠——写什么呢?我试着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中,我似乎触到了一点灵光。对,是它——语录!文思泉涌,泻于笔尖。一气呵成,信心满满地交到投稿室,奔回座位,焦急等待。
那是令人激动的一刻!我听到了我的名字,我的文章,从台上的话筒中传出来,响遍整个操场。我静静地聆听,心中涌动着喜悦的波浪。我自信地以为,这一定是最新颖的一篇,它竟然出自一个在想象道路上越走越坎坷的人的笔下!
那一刻,我遇见另一个自己。
自信给予了我力量,我有力地拍打“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
和同学们一起踢毽子。毽子在半空中直直地飞起,直直地落下,金属片“当当响”显得笨拙。秋风卷地,落叶飘飞。我眼前一亮——把毽子的羽毛换成落叶,会怎么样呢?唤来小伙伴,一起捡拾落叶。不一会儿,金黄的、鲜红的、黄绿的落叶聚了一地。我拾起一片,和毽子羽毛一比,天差地别!羽毛丝缕不齐,落叶却有皮革质感,上了腊似的发着油光;羽毛的颜色虽鲜艳,却是大红大绿,老俗的,落叶却有着自然的柔和的颜色,从红到黄再到绿,渐变得和谐美妙。
在我的“号召”下,大家忙活起来。羽毛和笨拙的金属片“卸职”,落叶“上任”。我们用细线扎紧四片落叶,牢牢地插进基座。哈,落叶毽子!我抛起它,轻轻一脚,它像一只轻快的鸟儿,飞上,扑下,在半空中灵活地打转儿,动作熟练的仿佛一位体操运动员。
我拿起“冻住”的画笔,在纸上天马行空。
【篇二:难忘昨日灯下影】
很多事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沉入记忆的湖底,搜索枯肠而不得,但那台灯下慈爱的影子,却好似一直在昨日。
当期末考试的分数不期而至,暗红的分数在惨白的物理分数栏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抓痕,在我的心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呼啦啦地吹着凉风,里面天寒地冻的一片。我悲观的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已经在一条叫“歧”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可挽回。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头也不回的将门碰上,在黑暗的房间里,台灯下一个失望又难过的身影将那张讨厌的物理卷子团成一团赛进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在客厅里看报纸的父亲听出了我脚步的异样,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缓缓地走到了那个忧伤的“黑影”旁,那个高大又慈爱的身影轻声问道:“怎么了?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无奈地点点头,用极细微的声音“嗯”了一声。看到了我的反应,父亲心里八九成有了答案,试探道:“能让我领略一下你的卷子吗?”我极不情愿但又无法抗拒地从书包那个阴暗的小夹层里,取出了那皱巴巴的试卷递给父亲。父亲将那卷子铺展在桌面,又推了推眼镜仔细地看了起来。
灯光下那高大的身影显得那么和蔼可亲。父亲拿了张纸坐在我旁边,一道一道认真地看我的错题并把思路标注在了旁边。
暖暖的灯光下,一个高大的身影一边讲着题一边比划着,那个颓废失望的我不再难过了,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着,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小小的学习桌前,在那个明亮的灯光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温暖。
当十二点的钟敲了几下,父亲催促我快去休息,而自己却坐在台灯下,认真细致地帮我梳理着几道难懂的错题。
我一边刷着牙,一边静静地坐在一旁注视着,那灯下高大的身影握着一支笔,认真地书写着。那个身影在灯光下显得那么温暖明亮,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我再捧着那物理试卷,上面的红色那么喜人,在这时我总会想起灯下温暖而高大的身影,好似一直在昨日。给我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