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
曹文轩在他的著作《草房子》中,曾写道:“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美包罗万象,有声音的美,景物的美,自然的美等等,于人类个体而言。你可能会认为美,就是精致的五官,好看的皮囊。事实上,这种简单的外表上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甚至于它都不值一提。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灵魂上的美,或者说是内涵中的美。事实上,美在一个人的气质中,美是一个人的内涵,是一个人的思想,是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所以,在我看来,于人类个体而言,美,是人性的美。那么,何以见得,人性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又为什么说美的力量永不衰老呢?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人类都有视觉疲劳,任何新事物被过分滥用后都会引起人们的厌倦,这也就是时尚潮流,总是变来变去的原因。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最美称号,却从来没变。一斑窥豹地可以看出外表的美的芜杂肤浅。更能看出人性的美的宝贵与永恒。如果要说,人性的美,其实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在古代它蕴含在古诗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清白之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忠国之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大义之美,“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这是凛然之美,“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这是公正之美。在近代,它表现在文章之中。鲁迅的《一件小事》,曾写过一位拉车夫的故事,那位拉车夫拉着作者正走着,车把碰到了老奶奶,老奶奶摔倒在地,鲁迅并不在意,叫车夫不要理会她,赶紧接着走,车夫却主动扶起老奶奶,并冒着被讹诈的风险将老奶奶送到警署去做检查。那一颗车夫身上的人性闪闪发光,甚至鲁迅也被他所打动,正如作者所说“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看吧,从古至今,人性之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这就是美的力量,深刻而永恒。
【篇二:论正义】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却也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值一钱。它太简单,简单得连咿呀学语的孩童都能说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
它,就是正义。
欧阳修曾说过:“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这种精神在英雄身上表现得更为充分,正如普希金所讴歌的西伯利亚囚徒。那些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者,他们为了正义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站到反对农奴制度的行列中去,投身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他们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
普希金是时代的歌手,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代表着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正义的普希金不畏恶势力的镇压,对十二月党人的革命事业作了很高评价,并希望那些流放在西伯利亚阴暗的矿坑里做着苦役的十二月党人,他们的“痛苦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落空,也不会“徒然消亡”,大胆的预言十二月党人所开始的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事业,总有一天会取得最后胜利。
“露重飞难过,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是我国古代诗人骆宾王在狱中仍坚持正义、保持高洁情操的内心咏叹。正义和真理是人类精神的永恒之光,照着我们世世辈辈追求完美社会的踪影。
在人类前行历史中,很多思想先驱,他们是在暗夜里前进的勇士,用自己燃烧的心,为读者照亮一条走向光明的路,这些勇士中有伟大爱国者,也有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高扬着高尚的正义人格,像号角,引领我们人类走向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