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在我的众多爱好中,听音乐是一个不起眼却被我热衷至今的小爱好。
略有闲暇之时,我总喜欢插上耳机,默默欣赏手机里播出的旋律。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总能有效地暂时卸掉我一身心的烦闷和疲惫。
我第一次发觉这个爱好,是在一年多前,学校从制度到设备,上上下下对于刚升入初中的我都是新奇而富有吸引力的。因此当我终于适应了这里的一切时,我的过评已低到了几乎不可挽回的地步。
犹记得那天晚上,我面对着几乎没可能在段考前补完的作业绝望到想哭出来。左看右看,所有任务始终不能完整的规划进我不多的时间里。认识到这点的我一把推开课本,插上耳机,将音量赌气的开到十分大,一头倒进了臂弯里。
桌面乱糟糟堆满着待写的作业,被笼罩在昏黄的的台灯光下。窗外灰蒙蒙看不到一点太阳的影子,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场雨。天气闷热的足以抽走人身上最后一丝力气。我伏在桌面上凝视着角落里一周前还娇艳欲滴如今却已败落凋零下的勿忘我花瓣,脑中一片空白。
此时,耳机中一段熟悉的旋律响起。一个轻快而年轻的声音出现在节奏里:“只要迷途的心灵面向太阳,怎惧奔跑失去方向……”平日里听惯的歌词却亲切的让我一下子哭出声来。“预感不到的结局让人迷惘,渐渐把遗憾过的当新的方向……”歌词里继续唱着,已接近尾声。我的情绪也得以平复,歌曲仿佛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抹去了我对于作业的恐惧和大半消极情绪。就这样当我在音乐和暖黄色灯光的伴随下完成了大部分作业时,夜已经深了。我惊讶于自己的耐心和专注,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听歌”就是这样逐渐让我无法自拔沉溺其中的。在歌曲的世界里,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有“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宁静悠然,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相思难却……不同的旋律和歌词营造着具有感染力的气氛,演绎着千千万万的故事,让我得以在最嘈杂的环境中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这些歌曲时常带给我不同的状态和灵感,这就是我喜欢这些歌曲的理由,因为这里,有我的世界。
【篇二:任性的孩子不再任性】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一个任性的孩子到最后只能随波逐流,不再任性,尽管心中仍残存着童真。
起初,少年不知愁滋味,狂妄地想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让社会上每个人都像他手中的彩笔那般,闪耀着单纯的颜色,一切都是光明而灿烂的。“我想涂去一切不幸”“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孩子的心是那样的纯洁天真。
古诗中也常出现“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童趣耀然,悄悄地走进每个人的心田。但小小的童趣与任性往往只属于童年,最后捕蝉的孩子成了庄稼人,钓鱼娃成了老鱼翁,任性的孩子恍乎发觉先前的童趣退掉了颜色,傲气的任性也索然无味地低下了头。先前的努力走向低迷,纯洁渐渐被功利取代,任性的孩子不再任性,世事沧桑,本应如此?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由此可以想象,这孩子其实是没有被爱的,他的任性是世人眼中的耍赖、叛逆,于是指责、批评、鄙视……时常萦绕着任性的孩子。渐渐地,任性的孩子被消磨得失去了纯真的兴致,不再任性。
这一切都怪谁,怪不得人!孩子想画满窗子,但眼睛早已习惯黑暗。整个黑暗社会由不得光明驻足!任性的孩子静默了,不敢任性。
孩子任性,也许他是太孤独,迫切地想被爱,只是这个薄幸的规范化社会不懂。任性孩子不再任性了,惟愿彩色永留心间,不受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