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我有一柄放大镜,今天,我准备做一个实验——放大镜取火。
准备好了材料——一张纸和一柄放大镜。便走出了家门。
我面对着太阳,把纸放在地上,用放大镜对准了纸的边上。果然,一个又亮又热的光点出现在了纸上,我异常地兴奋,本以为,纸很快就会燃烧起来。十分钟过去了,纸还是没有燃烧。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纸一点也没要燃烧的意思,就在我绝望的时候,爸爸来了!我请教了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要把光聚在一个点上,一动不动,而且聚光点越细越好。”听了爸爸的教诲,我又尝试着做了一遍。可是,纸就和我作对一样,就是不燃烧。我决定放弃实验,讨论,研究一下。
回到家我和妈妈研究了很久,发现了几个问题:放大镜度数不够,照射的时间就要好久;其次是焦点一定要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左右摇晃,不然热量不够大,纸是不会燃烧的。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依然是一次有趣,难忘的实验。
【篇二:《朗读者》观后感】
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我毫无兴趣的节目——《朗读者》。
作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只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读者,将书籍的底蕴与魅力放在了一个聚光点上,让那些书籍中难以言会的一切都像蜡烛般在骤时间明亮起来。本期朗读者来请来了一位我十分喜爱的明星嘉宾。TFBOYS-王源。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高一学生,年纪轻轻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台的灯光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梦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节目中的他却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绝不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与名声越大,他所承受光鲜的同时,也决然少不了质疑和否定。一个16岁正值意气风发的少年,却承受着同龄人绝不能及的关注,也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语,无异于是一座山的压力。然而他,16岁的王源,并没有泄气或停滞不前。面对那些糟心的种种,他选择了坦然。正如他的朗读里: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清楚别人该怎么过活,而对自己却一无所知。在他去联合国发言时,他看见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竖立着“China”,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那种真实,灿烂,洒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在这个和我同龄的人气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读里,在他温柔灵动的声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颗红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种能让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朗读者的魅力,在朗读里,温柔而又透彻的剖析每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明星,或者说是偶像。在某些灵魂清澈的池里,他们或许和我们一样,并不因为自己备受瞩目,而忘记了生活,在他们身上,依然能透过《朗读者》,找到人性的光辉,拾取我们都不舍得丢弃的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