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土家族】
中国有56个民族,我是一名土家少年,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民族的习俗吧。
最著名的就要属土家吊脚楼了。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而吊脚楼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潮防雨,冬暖夏凉,防范野兽、蛇蝎的入侵。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其次就是土家族的服饰了。土家族的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请丝头帕。妇女差右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宽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饰物做工精致,落落大方,十分漂亮。
然后就是饮食了,土家族在平时吃三餐,闲时吃两餐,忙的时候就要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汤圆洁白如玉,香气扑鼻,看着就有一种想咬一口的欲望。据说早餐吃汤圆有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而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
而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土家族的哭嫁了。谓之哭嫁,要哭的动听,哭得感人,一泣一诉,哀惋动人才能算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还会被人耻笑。而现在,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却极少有人再哭了,真是太可惜了。
啊!这就是我的民族,它就是那么迷人。
【篇二:养蚕记】
五一,奶奶送了我几十只刚孵化蚕宝宝,那时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我一定要好好照顾蚕宝宝们,让它们结茧!
这周每天放学,我第一件事就是照顾蚕宝宝。我把手洗干净,从冰箱里拿出新鲜的桑叶,把桑叶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喂给蚕宝宝吃。别看它们小小的,胃口可大呢!每天要吃四餐,可把我忙坏了。但是看到它们吃的津津有味,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可是有一天,我回家时发现蚕宝宝们一动也不动。顿时我“哇哇”大哭。这时妈妈闻声而来:“怎么了,小妞?”
“蚕宝宝们死了!”难过的我止不住眼泪,“吧嗒吧嗒”流下来。
“小傻瓜,它们在睡觉呢!蚕宝宝睡一次觉就会脱一次壳,一共要四次,每脱一次壳,它们就会大一点,白一点……”妈妈看了看一旁的蚕宝宝,笑着说。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才恍然大悟。
于是,我蹲着静静地看着蚕宝宝,发现它们睡觉时抬着头,嘴巴是嘟着的,颜色也变深了。我一碰它,它就左右扭一扭,然后又继续呼呼大睡,真有意思!
养蚕宝宝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蚕宝宝,我一定要看到你们成功结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