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一起走过】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题记
举目星空,星光璀璨,却早已物是人非,回首流年,遥忆往昔,唯有他依然如旧。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留存于心。
他,是班级中高高在上的班委,而我,是班中碌碌无为,成绩偏下的一个无名小卒罢了。一次放学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地位天差地别的人成为了不打不相识的好兄弟。遥望今朝,反而更觉得我们当时的稚气与天真。回家拿上几柱香,随便找个香炉庄重地插上,便傻傻地以为从今往后结为兄弟,永不离弃,我们乐此不疲着,跑回家去。在那段时光中,虽结交了许多朋友,但还是与他的情义最重。伤心了,和他倾诉;高兴了,与他欢呼;失落时,我们彼此鼓励。在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中,互相的生命中都多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仍记得那次运动会,我自告奋勇地报名了跑步,但一站在运动场上,看着周围人山人海的观众和整装待发、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我的心不由地退缩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胆怯,不敢了。我开始害怕没有为班级争到好名次,害怕在这里为班级丢了脸面。这时候,是他给了鼓励的眼神,使我渐渐又找回了自信。当哨声响起的时候,我奋起直追,却不经意间看到了他的身影:他在草坪与我们一同跑,边跑边为我鼓劲。速度居然比第一个人还快。在他的鼓舞下,我目光坚定,夺得了第三名。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才是参加这场跑步的,可当他听我说想试试时,便毫不犹豫地把名额让给了我。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我们一起走过艰难、挫折,还有开心、快乐。你旳身影如一缕色彩,点亮了我成长的路。
【篇二:那嘱咐怎能忘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时时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传承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国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
遥忆当年,我小时候在爸爸的呵斥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成天疯来疯去,爸爸总是那一句:“慢一点儿。”言语虽然不多,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满是对我浓浓的爱意。
渐渐的,我长大了,要上学了,爸爸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对我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什么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为此我被爸爸呵斥了好几次,虽然我知道爸爸是为了我好,但我仍旧十分讨厌他。
直到那一次,爸爸要去外地工作了,我心里百感交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或许那种感觉叫做不舍。
我目送着爸爸走向汽车,就在他即将踏入车内的那一刻,一滴滚烫的液体从我的眼中溢出,爸爸仿佛知道了,转过身,走了过来,替我擦去眼泪,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不要怪爸爸,爸爸以前那么严厉也是为了你好,现在爸爸不在了,爸爸希望你能认真学习,好吗?”我哽咽着嗯了一声。
虽然爸爸去外地工作很久才回来一次,但爸爸的嘱咐至今也没有忘记。
【篇三:遥忆李芳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这一天,天灰蒙蒙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一大早起来,我看见路上的行人比往常多了许多,远处也不时传来鞭炮的响声。吃过早饭,我跟随大人去陵墓祭祀祖先。
在回来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你应该去李芳桂老先生的坟前祭拜一下。走在通往李芳桂坟墓的路上,远远地听见有人在唱他生前创作的戏剧。走进坟墓,有的人在整修他的坟墓,在四周在种了花草和松柏,有的人跪在地上敬拜。看着眼前的一切,听着优美的唱词,我的脑海里再一次展现出李芳桂的生平事迹。
李芳桂,清代戏剧作家,字林一,号秋岩,在家排行十三,又名李十三。一生在戏剧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有《碗碗戏》《火焰驹》《万福莲》等作品。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村名命名“李十三村”。李十三村现位于临渭区吝店镇东北方向。
李芳桂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但科举考试的失利却使他贴近了百姓生活,深入了戏曲艺术的研究,成为了一名有影响的秦腔剧作家。这个身处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痛恨清王朝的黑暗腐败,同情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于是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寒窗清灯下,边吟唱边创作,使一部部优秀的戏剧剧本横空出世。
李芳桂一生酷爱戏剧,最后也因戏剧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嘉庆十五年,皇帝下令罢演地方戏,以加强对老百姓的思想统治,陕西的戏剧艺人遭到了残酷镇压。从京城朝廷派来的专使,直至渭南捉拿李芳桂。目的是收缴他的全部剧本和皮影。
村里人将这一消息告诉李芳桂,让他赶紧逃命,李芳桂听到消息后却急火攻心,一蹶不起。老伴扶起他,他有气无力的说:“我恐怕真的在劫难逃了……”老伴告诉他,不能坐以待毙。李芳桂逃了二十里路后终于跌到不起,一代戏剧作家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死在荒郊野外,秋风吹着叶草,沙沙作响,仿佛为李芳桂哀唱挽歌。
得知李芳桂去世的消息,全村人悲痛不已。喜爱他的戏剧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葬。那年,阴雨绵绵,雪花纷飞。
如今,他的英名已在三秦大地为人所传颂,他的戏剧被人们所传唱。绿草悠悠,清风和畅,遍地芳香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