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碎片化”了吗?】
我们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中。时间、空间、信息,诸如此类,原先庞大的、系统的各种事物都被裂解为一块块碎片供我们享用。科技将那些大数据猎物切割成小块,满足了现代人钝化的口牙。从碎片化的娱乐到碎片化的学业工作,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享受这碎片化带给我们的便利。
每天早晨,我们不用候着准点播报的天气预报,手机上稍微点几下,便可了解随后七天的天气情况;上学上班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与地铁上百无聊赖,这是拿出手机,或是看看播放的移动电视,便可消遣时光;平时刷刷微博、微信或者其他社交软件,我们就可以知晓亲友与名人的动态,浏览国家大事。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网购所需商品,通过电话与邮件快速解决公务,联系客户,甚至可以不带现金出门,“一键支付”搞定所有的消费活动。这样的碎片
碎片化固然是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的,但碎片化把我们本身也碎片化了。
最明显的,是我们的视野。碎片化时代中,我们难道不在接受大数据的洗礼吗?我们的视野怎么会碎片化了呢?没错,我们看见得多了,但我们无法把关键信息串起来,看得更深了,这边是视野的碎片化。过去我们持着报纸对某个专题争论不休,到现在也会记忆犹新;而现在我们在极端的时间内浏览了大量新闻,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个事儿”的状态。提起汶川08年的大地震,相信所有人都记得那惊天动地的灾难与其中感天动地的大爱,当年的报道铺天盖地,全中国的人都为之默哀。玉树,九寨沟的地震呢?因为网络是在太发达了,关于它们的信息早已碎片化,如果没有经历那些灾难,恐怕人们已不再记得了吧,只记得“好像之前是有这么个事儿”。
往深里去说,那便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在碎片化的时代中趋向于“娱乐至死”,不经意间我们舍弃了许多看似无聊的碎片信息。“将军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万人知”,当我们热议着某某影星和爱人离婚打官司时,有一位大数学家默默离世了。那位数学家是中国人,叫吴文俊。他对数学的贡献很大,他的离开理应引来社会的关注。可是呢?没有!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扭曲了,大家宁可去捕捉明星艺人的八卦碎片,也不愿去稍稍关注一下科学界为人的大师碎片,就好像人工饲养的宠物吃惯了精加工的猫狗鱼粮,不肯再吃那些野生的食物了,哪怕那些事它们原本赖以生存不得不吃的。
科技固然是打碎了原本冗杂的信息与数据,让我们牙齿钝化的现代人更方便吞咽它们。可是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因此而变得碎片化,现在可能只是视野与价值观,也许之后便会是我们的灵魂以及整个社会了。圈养在人工森林里的猛兽本来已经没有锋利的可以供自己撕咬猎物的尖牙了,长期喂食着碎片般的饲料不可避免会加速野兽的退化,以至于挑食、消化不良,丧失了捕猎的原始技能,如果它们本身也没有想要进化的决心,那么它们恐怕就无法独立生存了。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切记,不要让自己也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