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节的年味】
春节的年味是什么?春节的年味,是腊八粥与腊八蒜,是杂拌儿与年糕,是麦芽糖与江米糖,是关东糖与元包汤,是鲜艳的灯笼,是噼里啪啦的鞭炮,是满载愿望的孔明灯,是彩色纱灯中的故事……
语言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各地的人都在,自然免不了语言交流上的困难。
仙桃方言中的“鬼打架”,咋一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诧异了半晌,琢磨了良久。跑去问三叔,他毫不犹豫地说:“就是说你,你就是个“鬼打架”。”大家哄堂大笑。后来还是老爸告诉我:““鬼打架”就是说一个人非常糟糕,上不了正席的意思。”我听了倒吸一口凉气。
每次吃饭我都要拖到最后,这时奶奶走过来说“不要“憨七吖胀”(硬撑的意思)了,七(吃)不完就算打(算了)。”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堂妹见状,忙插话道:“天锅(哥),你是国(个)苕(傻子)吧?“憨七吖胀”都不晓得!”我知道她没有好话,连忙还嘴说:“你才是一个苕,一个真正的苕!”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国幅员辽阔,语言真是千差万别。
玩具
说起玩具,那可是五花八门。风筝,空竹,口琴,鞭炮,孔明灯,年画等等,都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玩具。
现在的城市都是禁放孔明灯的,因此老爸常常带我到村子里去放孔明灯。每次许完愿,我急急忙忙地把孔明灯扔上天时,老爸总是把孔明灯揪下来,他认真地说:“得念咒语才能实现愿望,赶紧念咒语!”于是,老爸演戏似的急速咕噜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他不仅自己念,还要我们陪着一起念。我们在捧腹大笑的时候,孔明灯早已溜上天了。
食物
每次春节回到仙桃老家,家里就会堆满各种美味的年货。我们从荆州带来了荆州鱼糕,肉丸子,小胡鸭,各种水果;伯伯从广东带来了红茶,荔枝,菠萝,龙眼,老婆饼,杏仁饼等等;三叔则买来毛嘴卤鸡,羊肉,牛肉等等。到了吃年夜饭时,长辈们赶着做饭,整个房子里都弥漫着酒肉的香味。一到上菜的时候,各色各样的菜一起端上桌,吸引着你早已饿绿的眼睛,牵动着你涎水直流的嘴巴,拉拽着你倍受诱惑的鼻子。我急忙上桌,鱼肉,青菜,元宵,饺子,米团等都被夹在碗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一定是我人生里最幸福的时刻了……
没错,土得掉渣的方言,各式各样的玩具,美味可口的食物……这些就是春节的年味!
【篇二:抹不掉的回忆】
每到放寒假的时候,代表着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我们那里流传着一句俗话“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大家就在这几天泡腊八蒜,把蒜瓣剥皮,洗干净,泡到醋坛子里,泡上个十来天,就差不多了。泡出的蒜色如翡翠,醋也有辣味,色香味具全。
到了腊月二十几,你就会看到你所有的人都穿着新衣服。这次我家的春联是我贴的,‘开门迎春春满院’是上联‘抬头见喜喜事多是下联’,我小心翼翼的怕上梯子,生怕摔下了,我的动作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我自己也笑了。这幅春联是我有史以来贴的最好的一次,我为自自己感到骄傲。
男孩过年,不能缺少的是烟花,和爆竹。家里离铺子不远的,就叫上三五个伙伴,一起走路去,只要几分钟。铺里卖的火的是冲天炮,你别看它个儿小,这家伙,劲大着呢!那时候只要几块钱一把。还有就是雷明,那是绿色外壳的,也很便宜,不过现在买不到了。玩完爆竹,第二件大事是吃糖,我们那每年过节都会推出不同的糖,这次是麦芽糖和江米糖,糖形为方形或瓜形,街上还有各种口味的水果糖。家里一但来了好朋友,玩具是最好的选择。说到玩具,家里多的是,比如弹珠,圆圆的,在地上挖几个坑,叫几个人,就快可以玩了。铁皮青蛙,把扭条转几圈,青蛙就一跳一跳的。最贵的是弹弓,什么都能发射,但是我们也因为这个挨了不少打呢!
孩子们欢喜,大人就要忙碌起来,要准备食材,肉、蒜、年糕,鸡都是必备的。这些食材是留着腊月二十九最做菜的,到时家里会来很多客人。腊月二十九这天,人人们都比平常起的早,要做很多到菜肴。还要大扫除,我也参加了大扫除,还是挺累的。
二十九晚上的晚餐,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也叫团圆饭。应该也有十几道菜,出门在外的人,都回来吃团圆饭,过除夕。晚上要守岁,不能睡觉。回来,我和爸爸去买礼花了,铺子里的年货应有尽应,灯笼,春联应接不暇,一片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几分钟后,爸爸带了两份礼花,我们到家时是十一点左右。我们都时不时看一下钟,又过了几分钟,五十几的时候,我们的心都纠了起来。我开始倒计时,十,九……二,一!我数到二时,爸爸就点燃礼花,十二点时,礼花喷出第一发,后来就有接二联三的响起。
‘爆竹声中辞旧岁,我们送去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期盼来年的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