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有感】
看过《不二情书》,不知为何想起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两句话。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毫无瓜葛其实却早已注定。人们总幻想着能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候遇见对方,从此岁月静好,两两相守。奈何命运总喜欢和人开玩笑,兜兜转转,却不总随人愿,不过幸好遇见了你,所有经历都值得。
印象中汤唯是那种卷发妩媚,长发动人,双眼都有故事的女神,而吴秀波近年来也通过一系列影视剧等稳固了魅力大叔的位置,使得众多少女重新定义了择偶标准。作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第二部,除了原班人马之外其实与第一部毫无联系。电影中用了大段的故事情节来追溯回忆他们的过往,在过去一点点清晰的过程中,彼此的内心变化也终于浮出水面。现实生活中,男主是房产经纪,经常满嘴跑火车,忽悠客户买房,女主是赌场公关,极力谄媚,陪伴客户赌钱。细看之下,两人其实不正是当下社会中功利角色的代表,虚伪、势利。但是如果了解了他们小时候或许你会感触更深。男主小时候总被姥爷逼着背诵古文,导致满腹经纶,却遭遇家庭巨变,只身来美国闯荡,女主从小安分守己,很爱看书,却因父亲很爱赌钱,来到澳门之后,各种遭遇使她成为了一名赌场公关。
电影中一个很有趣情节,双方通过书信往来想象着对方的样子,男主幻想女主穿着学生装,齐耳短发,这正与现实中女主少女时代如出一辙。假如两人早些相遇,或是都未曾遭遇家庭变故,也许男主是那个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而女主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学生。可惜生活哪有如果,飘飘忽忽,看了这么多国产爱情片,或感动或欣赏于其中的爱情故事,却看不懂他们想要表达的哪种爱情,深思才顿悟,原来电影中讲的不只是爱情,更是人生。
【篇二:《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读后感】
我合上《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仔细回想当中的一些话:“你们怎么能买卖天空?你们怎么能够拥有雨和风?”如果人们已经能够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有钱也买不到,那么他们也就能够理解,一百五十年前名叫西雅图的酋长,为什么会如此质问那些强迫他们出卖草原、森林的美国政府官员。
我从书中了解到,当时从欧洲来的白人移民政府,包藏野心,巧取豪夺美洲西北部原住民定居千年的土地。原住民为了捍卫生存权和白人抗争多年,战争的腥风血雨让印第安各部族损失惨重,几近溃亡。以暴力强取不成后,白人试图以金钱收买酋长,以换取那片纯净的土地,并表明愿意为他们规划一块保留区。据说1854年1月10日,面对白人如此一手拿钱、一手拿枪,势在必得的姿势,西雅图酋长手指天空,以母语鲁修希德语说出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话语。经后人多次的翻译改写,已渐偏离原始版本。如今这篇讲辞,字句更流畅优美,也更震人心弦,因而唤起世人更多的注目与反省,不但被环保工作者视之为现代环保圣经,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动人的声音之一。
书中画家为表现大地如母亲般的开阔广袤,十五幅细致笔谈彩画中,有十三幅是跨页呈现,而且大多数的画面中画家刻意让读者谦卑地蹲下,以贴近地平线的角度来直观故事,意在彰显万物平等的价值观,体味人类不再高高在上时,视线所及却更宽广,更深刻。大量的鸟兽在林中、水边自在出没,表现地球上物种之繁多,生命力之茂盛盎然。作者刻意以低视角的近距特写呈现它们,而且个个体态优美,除了突显各物种间的独特生命,也意在提醒读者:这些动物和我们人类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彼此应该相互尊重。借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造物的惊叹与关注。
这本富含生态价值观的绘本,能协助我们思考自己与不同物种或其他人类族群间的关系。当代神话学大师坎伯说:“如果你从月球看向地球,你看到的并不是以国家或州区分的不同区域,而是一个完整的地球,整个地球就是全人类要去珍惜的单一国家,所有人类都是一家。”
【篇三:幸福的人】
2012年春节看到央视记者采访路人“你幸福吗”的时候,我正在西雅图,打着伞。经过派克集市时,看到人流涌动,我明白那都是去找第一家星巴克的游客。我不自觉摇了摇头,却看到一家卖鸡茸蘑菇汤的小店,夹在蔬菜店和鱼店的中间。
我走进去要了一碗,似乎放了三文鱼与胡萝卜等非菜谱食料,极其鲜美。店主说,他平时就爱瞎丢东西在汤里头,舀一勺尝觉得不难喝就卖。
许是对必胜客的鸡蓉蘑菇汤太过失望,又或者是这位店主光亮的眸子和神采奕奕的脸令我有些着迷,我有些兴奋地来到柜台前,对他说:“你的汤这么好喝,就这样一碗一碗卖太可惜了,为什么不考虑多开几家店,再做点别的汤?像对面的星巴克一样?”
大叔笑着摇了摇头,走出小店,我把汤几口喝完,也跟着他出去。
他指了指旁边两家店,说,“你看这些菜农、渔民。”
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不是每家咖啡店都做成了星巴克,也许他现在过得挺不错,他不会冒风险去扩张。我没有接下去。他说,“他们过得很幸福。”
见我有些呆怔,他问我:“小姑娘,你知道每天这家店几点关门吗?”我摇摇头。他说17:50、我自然是惊呆了的,这里有着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每天客流量都不小,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做法。他笑着摸摸他的肚皮,开到17:50正好够我一家子生活。我每天到家以后,和儿子踢球,和妻子吵架,和邻居喝酒。看到有顾客进来,他转身进了店。
那时我很想问他,你幸福吗?我马上又摇了摇头,何须问呢。看着对面的星巴克门口一个个争抢着拍照的人,我倒想问问他们,他们幸福吗?
其实多年以后的今日,我在写这篇《幸福的人》时,这个故事极其自然毫无阻碍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出现在这张纸上。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去西雅图,去找那个店主。我在想他应该还是像当年一样有着大肚子,挂着如西雅图少见的阳光一般的笑容吧,应该还是像当年一样是个幸福的人吧。那幸福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每天坐在电脑前为自己伟大梦而想拼死拼活的可笑的奋斗者?是家境富有而不工作整日环游世界的无耻的寄生虫?是愿为自己所爱之人付出生命的无聊的大傻瓜?还是像那位鸡茸蘑菇汤店主一样只求温饱与平淡生活的人?他们都是吧。《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人都有相同的幸福,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我是不敢苟同的。幸福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幸福的人,他们的幸福也往往是不同的。我倒是更欣赏那位店主追求的幸福。不是追求,他早已拥有。
我一直在想幸福是长什么样,它应该是一个没有镶金边的盘子,每天用来盛各种各样的美妙食物,浅尝辄止,不会贪心,对这个世界有用,能带给别人幸福。上菜时,食客会看到它,也许会说它好普通,但觉得它可爱的人一定就能抓住它了,抓住幸福。然后动筷,放在它上面的东西没有了,但幸福还在呀。幸福觉得幸福的东西已经进了食客的胃,被食客拥有了呀。打一个饱嗝,和友人推荐这道菜好吃,然后那个盘子被端走了,被清洗,又放上食物。周而复始。盘子的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
所以,发现幸福,抓住幸福,享受幸福,制造幸福,传递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位店主那双亮晶晶的深邃的眼睛与精神的面容,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幸福的人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