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系的作文

【篇一:走出非洲观后感】

在《走出非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描述:

欧洲与非洲对于“公正”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这两个世界的观点大相径庭。在非洲,抵消已经发生的灾祸和不幸,只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补偿损失,至于背后的动机,他们从来不去深究。

由此可见,对于正义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非洲朋友是不大考究的。我们知道,英美法系在强调程序正义的同时,尤为注重对犯罪动机的考察。包括在中国,审理案件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证实犯罪动机。在英美法系中,没有动机的犯罪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动机的犯罪,在英美法系话语体系下,似乎是与精神病同位的。

当然,英美法系语境下,光有犯罪动机是不能被之治罪的。

而非洲,似乎程序和动机,在事实面前,都显得更为次要了。按照《走出非洲》的描写,他们的法律体系是偏向受害人的,即,只要有人收到损失,法律机制必须保证有人作出赔偿、付出代价。

或许,这是一种来自古老部族最原始的智慧吧。当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偏向弱者,也可以选择偏向程序正义。但问题是,有时,弱者追求程序正义的成本是巨大的,他们既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财力和人脉来撼动法律体系,促使权益必然得以维护。

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公权力,保障受损者的利益必然得以维护,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或许,我们听惯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的论调,但是我们是否该认真思考思考,究竟是强者的利益更为重要,还是受侵犯者更需要保护。当二者冲突的时候,究竟社会伦理机制是否应当介入,使得事情得以妥善解决,或许,这是讲求程序正义的法系不能完全保障的。

毕竟,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性。切莫在一丝一毫的利益之争中,丢掉了恻隐之心。

热门推荐
1归隐也是一种逃避
2雨中即景
3战争中的中国文化
4磨人的“小妖精”
5走自己的路,别让人搀扶!——读《我的小时候》有感
6不长大该多好
7走过英雄一生
8桂花最美
9浮来山一日游
10西安之行
11小学:春游
12第一次坐飞机
13中国梦,我的中华魂
14光亮
15我的老师
16校园作文
17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18童话故事作文
19我为祖国点赞
20教师节作文
21爸爸我想对你说
2220年后的家乡
23莲花岩一日
24温馨港湾
25我和小鸟的对话
26快乐的端午节
27五一劳动节
28做动物好还是做人好
29挑战困难
30一场有趣的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