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珍惜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对每个人都是一样。但由于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结果。珍惜时间的人“留下串串果实”,不仅延长了生命,而且使生命富有意义,浪费时间的人却两手空空,一无是处,只有徒伤悲,空叹息。
时间有一特点,就是一去不复返。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挽回不了时间。因此,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把时间比作生命,文学家鲁迅把浪费别人时间称之为“谋财害命”,把浪费自己时间比作“慢性自杀”。由此可见时间的珍贵。时间虽然一去不复返,但是人们对于时间并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从科学的角度讲,时间是很有弹性的。抓紧时间,时间就多;反之时间就少,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强烈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睡觉时,以圆木为警枕,身子翻动,木枕也随之翻动,惊醒后他便继续读书。司马光夜以继日,通阅旧史,兼收并蓄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编撰出——《资治通鉴》。
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里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科学分配时间,让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每分钟过的有意义,让每一秒钟都成为我们创造辉煌人生的基石!
【篇二:吃不厌的咸菜】
外婆腌的咸菜又脆又鲜,不光我爱吃,左邻右舍也赞不绝口。
记得去年十一国庆周我去外婆家,外婆刚从菜市场上买回一大捆雪里蕻。我脱口而出:“外婆,这回我得好好看看,你是怎么腌咸菜的。”“傻孩子,早着呢,先得把菜放在通风处晾干!”外婆冲我笑了笑。
几天后,外婆把晾干的雪里蕻收拾起来,捧进厨房,才着手腌菜。我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只见外婆先端出一口小石缸,在缸底铺一层菜,随之往菜上撒一层盐,再铺一层菜,撒一层盐。就这样,一层又一层叠上去。她边铺,边一个劲儿地把菜往下压紧。直到离缸沿还差一虎口为止。接着,外婆捧起事先备好的一块木枕,拼命地往下按压,只听雪里蕻不约而同地唱响了“咯吱、咯吱”的小乐曲。一眨眼,淡绿色的水泡泡不断地往上冒。最后,外婆在雪里蕻上盖了层塑料纸,从小院里搬来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压在上面,还蒙了一层厚尼龙,顺着缸沿用细绳子扎紧了。
过了一个月,外婆打电话过来说咸菜可以上桌了。我便迫不及待地赶过去,只见外婆把取出来的咸菜先用清水洗净,切成碎块,倒入油锅里和肉丝一起翻炒,加入些糖和味精。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咸菜炒肉丝新鲜出炉了。我急忙拿起筷子,夹了一撮就往嘴里送。哇,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
过些时候,邻居们也来尝外婆刚做好的咸菜,大家都说很好吃呢。果然,外婆腌的咸菜又脆又鲜,不光我爱吃,左邻右舍也赞不绝口。
【篇三:珍惜时间】
大文豪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珍惜时间,就能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美国人海伦·凯勒从小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却奇迹般地进入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海伦·凯勒在大学中用他人玩耍的时间用来学习,每次和她的沙莉文老师学习到深夜,那时候别人都在睡觉。海伦·凯勒夜夜学习到凌晨,在3年后,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在哈佛大学毕业。拿破仑曾说过:“在美国文学中,有二个出名的人,其中一人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虽然天生残疾,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还陆续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珍惜时间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让你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古时候,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他非常珍惜时间。司马光读书时,每夜读到一半都会睡着,于是,他做了一个圆柱形木枕,每天夜里在床上睡觉时一翻身,圆木枕滚落到地板上,发出“哐”的一声,把他惊醒,他立刻起身下床读书,司马光后来成为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光天资聪慧,他用圆木枕的方法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
海伦·凯勒和司马光的事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只有记住“时间是挤出来的”这句话,为了我们心中的一个梦想,努力学习,珍惜时间,我们就可以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
【篇四:读《生活的馈赠》有感】
《生活的馈赠》共有八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渔翁》。读《渔翁》时,处于一个噪杂的环境,看到后半段,竟发现我已泪流满面。
渔翁让我想起了那位老信客,一样是年事已高,一样是孤独终老,一样的,使人心生怜悯。但信客毕竟是自己做错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渔翁,他有什么错?
明明已经一大把岁数,不在家享天伦之乐,非得跑出来流浪,养活自己?他是否已漂泊了大半辈子,从未享受安稳的生活。是否曾经也有妻子、儿女,却因事故灾难不得不天人永隔,遭受离别的折磨,思念的噬骨?从老者守时的表现,也能看出老者年轻时的傲骨,即使历尽沧桑,生活的苦难也磨不平它坚韧的品性。
看到大鸭子欺负老者,心里义愤填膺;看到夜色降临,老人子然一身地坐在船头的身影,不禁潸然泪下。这时,我又想起了老信客。忙碌了大半辈子,为自己,为别人,到头来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值吗?想破口大骂,骂大鸭子,骂那些围观看戏的学生,骂黑心的政委会,骂……却发现都是徒劳无功的。那些人也是受害者,错的不止是他们,错的是整个世界。那个社会本就是这样,嫉善怕恶,唯利是图。什么传统美德,什么伦理道德,被金钱麻痹的不止思想,还有灵魂!是否是华佗在世,也会摇头叹息曰:“无药可医。”
老者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就像他绝不向四兄弟屈服。即使四兄弟对他拳脚相加,恶语相向。当所有人都劝他离开,他只是沉默,他只是沉默应对。直到大鸭子把他赖以生存的船捅了个窟窿,船沉入水中。他看着湖面上零七散八的木枕、木桶……他终于哭了,哭的喑哑惨烈。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忍着屈辱将自己渔者的身份降为乡下摸小鱼小虾的——他始终没有离开。
老者一直以自己单薄的身子与大鸭子一家作战,与整个乌江镇作战——用它自己的方式。
文中的两个孩子,却使人哭笑不得。他们引发了战争的开始,让老人“误会”了大鸭子,一味地逃避错误。但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帮助老者,最后甚至不惜卖了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承担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也在劝老者离开,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结局老者真的离开了,就像他来的时候,无声无息,我却感到心酸。世界尽管那么大,哪里是他的容身之所?他还能拖着那副残躯到哪里流浪?难道是下一个乌江镇?那时,还会有那两个好心的孩子吗?
就像文章结尾说的那样,有水,就有它的生路,就有他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