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踏实的姿态前行】
墨香、纸香,虽淡却沁人心脾。毫间渗出的墨化作具有生命力的线条,在纸上纵横穿插,时如长枪大戟,时如和风细雨,指引着我以踏实的姿态前行。
在书法班里,我几乎是年龄最大的。由于初三的学习繁忙,于是便有些急于求成。习楷书时,老师常夸我领悟能力强,写的很漂亮。我越发心浮气躁,洋洋自得起来了。
楷书练不多时,我急于学隶书。隶书的进步很快,转眼间,毛边纸上已布满了我秀美的字迹。老师欣然放手。让我字迹照着帖子练,不进行太多指导了。我每次悠然地练上几笔,就挪上了宣纸。
那天,我铺开大张雪白的宣纸,准备写刘禹锡的《乌衣巷》。白毫沾着杂色,“唰“地划过白纸,欣喜的等待着雁尾的出现。我愕然了,黑色在宣纸上慢慢扩张,成了一团。我的心收紧了一下,踌躇着下一笔怎样写。正犹豫之际,老师走来了。我赶紧问道:“老师,墨化了,今天不能写宣纸了。你有没有带多余的字样?”只见老师眉头紧蹙,缓缓道:“那么你就把字再练练,下次再带宣纸写吧。”我的心沉了下去,难道要我这节课一直写那些早已练熟的字?简直太无聊了,我心有不甘。
想办法解决了墨化问题,我又得意地提起笔来。然而,这一撇原本是略斜向上的,手一抖,斜斜指向了下面;一竖是垂直向下的,心一慌,偏离了中线……我越来越气恼,东描描,西画画,最终愤然撂笔。
一抬眼,望见旁边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正专注地书写。她写的也是《乌衣巷》。那笔触刚柔并济,速度时缓时急,字稳重端庄,肃穆大气,令人叫好。我不禁面泛潮红,自惭形秽,虽知晓王献之墨染池塘,达芬奇画蛋数年的故事,却还是走错了路。
我默默卷起宣纸,铺开毛边纸,安安静静地端坐,静听纸与笔尖摩擦的沙沙欢歌。每天如此,经过长时间的的练习,用笔越来越熟练,力道也越来越合适,字的结构,笔画的奇正揖让,全都烂熟于心。古人讲究气定神闲,磨穿铁砚。火候未到,自然漏洞百出,功夫到了,自然笔底生花。
还是白花花的四尺大宣,点燃一炷香,任香气袅袅。端坐案前,排除杂念,搦一杆长锋。笔在纸上舞动起来,如跳跃的溪水,一路欢歌,一路向前。隶书的森严淋漓尽现,古意韵味十足。静静撇下最后一笔,随着落款“甲午年陈江南书”的结束,一幅雅致的作品宣告完成。
艺术不需要喧嚣,学习不需要浮躁。从此我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均踏踏实实。以踏实的姿态前行,前途风光无限。
【篇二:为你唱一曲岁月烙印】
久违的感觉,思念中缠绕着风掀起的槐花味道。想起自己小时候可以肆意的泪水,想起朵朵棉花糖般的浮云,想起纸飞机划过的蔚蓝天空,还有那潜入湖底的游鱼。想剪断思绪无止境的游荡,却只见庭院与门前的小巷,静悄悄地伫立在落叶深处。
那是我以前的家,那是即使背对着夕阳,也能看到阳光的地方。有了它的存在,至少曾经横冲直撞的身影不会遍体鳞伤,至少曾经无依无靠的灵魂有了归宿。越是没有想过会失去这个依靠,却总在阳光最烂漫时道别离。伴着枯槁的岁月,留下一片唏嘘,和一条剪不断的思念,如同道路上明显的界线,笔直,而又无尽头。
“风一更,雪一更,恬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晨曦的光等待着天亮,当踏上单车的我被暖暖的日光打下一层淡淡的阴影,当我开始学会沉默,学会冷静,学会忍耐。年少的躯壳就被安放在青春的既定位置,去完成那未完成的歌。也许会偶尔沉醉在那些纷纷扰扰的笑容,唯唯诺诺的心事,熙熙攘攘的回声中。会暂时遗忘对你的依恋,就当作是我任性的要求。因为那是青春最质朴最清晰的写照,所以期盼着下课,期盼着放学,期盼着仰在课桌的一角眯着眼惬意的望着窗外的天空。不想待到荒草丛生的年代,所有都沦为沉默的黑白照片时,才去追悔那在潜移默化中度过的被岁月装饰着的十几个年头。随着时光的剪影,便已挽回不了什么。
为你唱一曲岁月烙印,斑驳了昨天,挥霍了今日。
为你唱一曲岁月烙印,漾起了波纹,串连了忧伤。
此去经年,陌路流年。一切都是时光画下的原点。它荏苒,它菲薄,它诗化了前程,墨化了未来。而我,在这书页纷飞的年代,只为你唱一曲岁月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