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宁静的夏夜】
在这宁静的夏夜,郊外一片寂静不时有行人路过这里,天地之间连成一片黑色,偶尔有灯光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我靠在一棵树上,仿佛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员,我脚下生出根须深深地插入泥土和岩层,身躯变成粗壮的树干。印出一道道树的纹印。头发成长茂密的树叶为小动物们遮阳光,休息。
我自己变成大自然的一员——一棵刚降临世界的小树。我好奇地看着天地间,突然,周围的大树说道:“欢迎你来到世界。”
“这是哪?”
“这是我们树世代繁衍的地方”
“周围的一切都好新奇!”
“没错,用你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和大自然的风采吧。”
我轻轻地吟听着大自然:我听见了泉水拿着一本书在“哗哗”地吟咏着大自然的奇妙,鸟儿在阳光的照耀下,站在树的枝头,展开了翅膀,飞翔在碧蓝的天空中,向大自然的朋友们歌唱。天空忽然划过一道闪电乌云布满了额头,雨水给一切生灵化解了额头上“乌云”清风拂过,准备好长行的蒲公英搭乘这清风去寻找新家,他们也不忘向我们招手说:“再见了朋友们,再见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吸着土壤里的养分,享受着日光浴,听着泉水那郎朗上口的读书声,看着蒲公英远去的足迹整个身体是多么神清气爽啊!大自然是多么美,人啊,不要因为大自然的“美丽”就毁了大自然的美丽。
在这个宁静的夏夜又有一颗小树在茁壮成长。
【篇二:参观博物馆有感】
这周五,陈老师带我们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李山作品展。
刚进到馆内,我就吓了一大跳:在大厅里,有许许多多的半身人和半身蜻蜓的组合做成的模型,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蜻蜓来做实验呢?过了会儿,向导阿姨说明了原因:因为蜻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所以才用蜻蜓来做实验。我猜想,作者李山是想这样表达人和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吧。
更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二楼我们看见了许多被改造过的昆虫,甚至看见了DNA。
在三楼,李山的画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人,不过很奇怪,上面布满了昆虫;有的是动物;有的还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是。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跟上画家的奇思异想。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到一个小屋里,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印刷工具。有一位阿姨介绍说:“这是用来印出图案的工具。”我满怀好奇地尝试着用这个工具印出了一幅图片,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身上布满了昆虫的人。不过因用力太重,我印出来的图案差不多是全班最黑的。而且,我还发现,染料还有一股巧克力味呢!
你说李山的作品有不有趣?这是我迄今参观过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