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教会我忍耐】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有两户相邻的人家,同时都想扩建房屋,两家人都想占用两间屋子中间的三尺地。双方争吵过很多次,但都不肯让步。有一天,其中一方的儿子劝母亲:“为了三尺地,既伤了两家的和气,又气坏了身子,这样多不值得啊!”母亲想明白了,主动把墙退后三尺。邻居见状,深感惭愧,也主动把墙退后三尺。这样一来,以前两家争夺的三尺地反而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当地人纷纷传颂这件事,还给这个小巷取了个名字——六尺巷。
为什么故事中会形成六尺巷呢?因为其中一家人的谦让。自古以来,隐忍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忍字的结构是心上有刃,意味着内心坚毅。
读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呢?”因为我看了《忍经》这本书。这本书是以前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的。这本书是由元代许名奎《劝忍百箴》而来,共收录了“言之忍”、“气之忍”、“色之忍”等一百多条忍之道。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个“忍”字汇融了墨、儒、道、法的文韬武略,一个“忍”字成就了帝、王、将、相的万古伟业。这短短几个字仿佛带我回到了过去。是啊,正是因为忍耐,重耳成为了晋君;正是因为忍耐,司马迁才能写出《史记》;正是因为忍耐,勾践实现了灭吴宏愿。
现在,我对忍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懂得了:以后为人处世,要多忍耐别人,谦让别人。
【篇二:走进新时代】
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走过,不知不觉之间,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科技技术十分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手机,电脑,几乎是琳琅满目。人们也开始享受这一份机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轻轻走过一片小区,便听见了人们的欢声笑语。这家的孩子静静地在电脑放出的静谧的摇篮曲中安然入睡,阳光照在他那柔嫩的小脸上,好像是绽开了一朵金黄色的花儿。阳光照耀下,大树下撑开了一片绿伞,老人们架起躺椅,听着收音机里婉转悠扬,韵味悠长的国粹腔调,何不悠哉悠哉?再放眼超市,一个走丢了的孩童,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在人山人海之中寻找亲人,这时,一个女孩发现了孩子的焦急与不安,于是掏出手机。在女孩的帮助下孩子很快找到了妈妈。望着他们母子开心的笑颜,人们从这些冷冷的机械之中,寻到了从自己的内心之中洋溢出来的深深的,浓浓的互帮互助的关爱。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在那些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建筑起这些擎天柱的建筑工人们。在蒸笼一般的天气里,在烈日的暴晒下,在风雨的侵打下,他们吃苦受累,将一袋袋的泥沙搅拌,将一块块砖头码齐,将一台台机器操纵。在那些天气里,他们依旧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工作,用自己的辛勤的劳动,去挣自己堂堂正正的血汗钱。他们在夜以继日地铸造这一栋栋楼房时,又有一些人们坐在办公桌前,以另一种方式辛勤地奉献着。他们不停地工作着,索然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吹着凉爽的空调,但是长期的坐着,在加上繁重的工作,使他们得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病,但他们一直一直的坚持着,为这个社会无私的奉献,创造着价值。无论是工人,还是白领,他们每个人所做的也只有一点点,但是,这许多个“一点点”,却如同一条条细细的丝线,这些丝线却交织,汇融在一起,织成了一匹绚丽的丝绸。
从我们匆匆走进这新时代的脚步声中,我听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新时代正在悄悄的诞生了。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心,来构筑这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