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黄昏里的男孩》有感】
沏一杯香茗,看黄昏,感受日月如梭;
读一篇佳作,思人生,领悟世事苍茫。
夕阳西下,我读着余华先生写的《黄昏里的男孩》,蓦然发现,原来每个人的黄昏都别具特色。
印象中的黄昏,应该是安静柔和的。当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下降、带来黑夜的一刻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余华先生所描绘的“黄昏”却与印象中的不同。故事中的男孩只因偷拿了卖水果的孙福的一只苹果,就遭到了孙福的疯狂报复和可怕的折磨:像折断男孩的手指、逼迫男孩喊我是小偷等等。孙福一次次欺辱男孩,却一遍遍地说:“我这也是为他好”,殊不知,自己已从正义者变成了魔鬼,做着残忍凶恶的教育行动,并打着高尚正义的名号。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引人深思吗?
黄昏中,我在思考。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反复出现:“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这句话仿佛成了孙福最恰当的借口。但也许正是社会上的恶人多了,才会让一个本身优秀的人变得神经兮兮、草木皆兵,直至自己也潜移默化地融入进“恶人”的行列之中,去对下一个优秀的人进行反报复。
世界在改变,黄昏也在改变。
在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敞开家门,随时迎接到来的客人,或是串门来的邻居,即使是晚上,也只是关上大门,从没有听说过会有人丢失东西。邻居关系十分和谐。
可现在……
家家户户都安装了防盗门,指纹锁、声控锁等相继而出。再也看不到有敞开的大门,也听不见邻居往来的亲切交谈。在屋里的人稍听见屋外有些风吹草动,就瞪大眼睛、屏住呼吸从窗户往外看半天。有些胆子小的人,甚至白天在家都要把门紧紧锁上。邻居关系黯淡了很多。
时代在变化,善人在变化,黄昏在变化。
原来正是这些变化,造就了一批像孙福这类人的行动,他们将不满发泄出来,导致了文中男孩的遭遇。就像文中所说:“人与人之间只有恶意,而缺乏善与宽容。”
抬起头,我感到我眼前的黄昏在慢慢的凝重起来,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乌云。
原来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别具特色,各有各自的酸甜苦辣。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了孙福的人生,他也曾有一个美好和睦的家庭,但后来,他的儿子淹死了,与他同经历苦难的妻子跟着剃头匠跑了,转眼间,家里就只剩下孙福一个人。正是他的悲苦人生让他充满了仇恨,使他感到命运的不公,想方设法的报复别人,才能让他的心里感到平衡。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他在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特色”吧。我们更应该勇于面对人生,不能屈服于人生的转折点。
合上书本,望向窗外的黄昏,绚丽的晚霞映红了天空,对人生的思索,也好像让我明白了世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