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看碎片化的阅读】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中,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我们每天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比如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里最流行的就是段子。在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经典后,21世纪最流行的文体竟然是段子。“大型4D恐怖灾难片《开学了》将于9月1日在我国各大城市同步上映。据悉,首映周还会赠送姐妹片《军训了》。”开学前,这种段子在朋友圈里十分流行。大家看完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会顺手转发出去,而越来越多的媒体也热衷于通过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来让人们了解新闻。用关键字提炼出主要内容而过滤掉了细节的描写,这样做的好处是快速而大量的传播信息。曾经有人说,每天早上打开微博,看见里面的新闻,就像是皇帝在批阅奏章一样,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好像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之中。
而事实上,人们总是会很快忘掉昨天看过的新闻,通过碎片化阅读了解到的新闻就好像是雪地里的脚印一样,过不了多久又会被大雪覆盖。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个表情刷屏,而很少有人会去转发一篇内容深刻的好文。很多时候我们看见大段的文字总是会跳过不看,而所谓的“标题党”却大行其道。
试想一下,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当他在车站看见他年老的父亲艰难地翻过围栏去买橘子时,他会做些什么?无疑就是拿出手机,拍下他父亲的背影,发到朋友圈或微博,写上“父亲老了。”,就结束了。那么,《背影》这样一篇经典的散文就没了,就这样被短短的4个字所替代了。
碎片化的文章是简洁的,是便捷的,它能够截取关键词,正是因为这一点,碎片化阅读才能够飞快地发展。但是碎片化的文章也是零散的,是不完善的,它只能开启新世界的一扇窗,而只有完整的阅读才能让我们完全地走进这个世界,丰富我们的人生。当人们都争着看手机里的“碎片”时,我宁可捧一本“完整”的《纳尼亚传奇》,去感受书中那美妙的魔法世界。“碎片”不是我的选择,全面才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