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然秋的作文

【篇一:花满自然秋】

古人向来喜欢以秋的意象喻哀愁。“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秋深露重,不冷自寒的晚上,秋叶飘落,皓月如霜镜,蟋蟀的啼叫无疑又增伤感。月华照影,似看闺中的姑娘含泪眼隔窗相望,不禁让人悄然心伤。抵不住的寒凉,秋露也是眼泪。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的秋不免总是哀凉凄壮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景也同样蕴含着无边绵延的惆怅。这是古人的看法,他们多愁善感,每逢秋叶飘零,不是想到自己漂泊无依,就是觉得自己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便容易触景生情。忽然想到张晓风的《遇》,诗人眼中的秋景之所以萧条,是因为自身处境恰与自然之景擦出火花,这才能留下无数的诗篇珍宝。

古书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古人对节气更替的观察如此细腻,对周围环境的更改如此敏感。一片秋叶凋零在脚边,秋风飒飒,衣袂飘飘,难免感叹年华不再,青春易逝,山重水复,未见柳暗花明的豁然,却多了几分物是人非的迷茫。

但我不是那样看秋的。我倒对季节更替觉得坦然,春已过,秋将至,可室外那几朵明艳的叫不上名的花朵仍迎风孑然而立。他们没有梅的清冷和傲骨,但多了几分娇憨、妩媚和热闹。她们就立在那里看更远处的红蝶飞舞,看祥云山的野果儿渐至成熟。傍晚,窗外蟋蟀小曲儿时断时续,未见仲则笔下“零落花香葬花骨”的心伤与寒凉。在我看来,诗人笔下所写的伶仃秋景,字里行间实则溢满了勃勃生机!那野果色泽鲜美,金风刚毅雄劲,赏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美,望秋水共长空一色。落红哪是无情物?花魂转眼就化作泥土的芬芳。诗情画意正是秋,哪里有什么惆怅,明明是大爱,是归家的温暖,是重生的希望。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恰逢寒秋,独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感悟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之美。正是这种独立寒秋而凌云干霄的豪情,迸发出“到中流击水”主“苍茫大地”之“沉浮”的最强音。

从前我不太理解“花满自然秋”这句话,如今明白,真正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变化而轻易感伤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才是自强不息者追求的王道。片片火红并蒂开,过着过着生活,耐着耐着寂寞,无意与自然相遇,才恍悟至深秋了啊。心怀敬畏,宁静致远。与自然同唱,任行天地间,即使身处冰封般绝望也能瞥见绝美月光。失之坦然,顺其自然,安之若素,微笑向暖,又何尝不是一种排遣的更佳方法。

论语有言:“遇者,不期而会者也。”天时,地利,人和。让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屹立,于宠辱波澜不惊;让落霞淌成秋水,让岁月更替长流;让心灵与自然碰撞,让自我与环境相遇,把思想托付给远方。

叶繁便是夏,花满自然秋。

热门推荐
1蜗牛历险记
2留一点老时光给自己
3我看孝顺
4走进初三
5我的家
6告别小妖读后感
7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8那是一次拼车的尝试
9采摘之乐
10放风筝
11形形色色的人
12国清之旅
13坚守的作文
14四季的美景
15可乐瓶的经历
16爱臭美的妈妈
17勇往直前
18难忘西瓜田
19暑假我为爸妈做的一顿饭
20第一次煮面条
21定格在晨曦中的一幕
22我是小小漂流瓶
23打水漂
24想起那件事我就很开心
25未来的磁悬浮房子
26无声电视中的母爱
27团结就是力量
28我有个梦想
29学会欣赏
30大西北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