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保全自己的作文

【篇一:我心目中的庄子】

很早以前,我知道一个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名字叫庄子,他的书是“三玄”之一。可是,百闻不如一见,我初识他,是在语文书上的《庄子二则》。暑假里,我又见过他几次,他的形象,在我眼中丰满起来。

我想,庄子的世界好大啊。不知大到几千里的鲲鹏,能装五石的大葫芦,叫作樗的大树,大若垂天之云的斄牛,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的栎树……庄子的心里,容下了或真或幻的大事物。有人说,当自己无限小的时候,世界才会特别大。庄子的眼里,有天地、山河,有日月、自然,而他自己,早已与万物融为一体了,什么都不用做,就快快乐乐的了。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这样高度的评价,让我曾以为他不像个人,倒像个天上与人间的信使,白衣飘飘,尘埃不染。可是后来我发现,庄子其实看透了人世的丑恶,他是一个人。“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人的劣根性,庄子看透了,所以他才不愿意在世事中浮沉,他宁愿“曳尾于涂中”,终天年,寻自由。我不知道庄子孤不孤独,但那句“悲夫”让我觉得他是有一点点的。不过这悲哀是淡淡的,少之又少的,他追寻的是真正的“道”,看得淡的,何况,快乐在他感知自然的时候遍地开花。

令我震撼的,还有庄子的生死观。战国那么乱,活下来才是关键。庄子似乎很会保全自己。首先,不去做官。儒家讲“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好巧不巧,乱世里庄子也隐退了。再有,该你没用的时候你要没用,该你有用的时候也干万别没用,就是要审时度势,顺应时态。像支离疏那样又丑又残疾,道德还有缺陷的人,恰恰能保全自己。而那棵巨大的栎树,因为没用而不被砍伐,长到山那么高,被人们奉为神树,没被砍来当柴烧。他们是因为没用才活下来的。但是主人家的鹅,又因为不会叫被杀了吃,它是因为没用死的。所以要顺应世态,界于材与不材之间。

虽说是保全自己,可庄子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认为那和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就敲着瓦盆唱歌;他到楚国去,一具骷髅给他托梦说死了比活着更快乐,其实表达了他自己对生死的理解;庄子甚至说:我怎么知道死去的人不后悔自己生前拼命想活下去呢?故而,庄子是不畏死亡的。在他看来,死和生是一样的,活八百多岁的彭祖和寿命很短的小虫子也是一样的。方死方生,方生方死。

努力活下去,终其天年,明哲保身;对生死却无所畏惧,顺其自然。我敬佩这样的生死观,我认为这才是最自然的。既不伤害自己的生命,又不疯狂到像秦始皇那样找长生不老药。至于宁肯放弃生命也要坚守气节的人,我也同样敬佩,为他们的忠义。但庄子的思想也是智慧的,好好活着就是爱啊。

师说,儒家教我们尽人事,年轻的时候信儒家,可以学会积极进取;道家教我们听天命,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看得淡、放得下。其实后世的诗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常写消极的诗文,李白写“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身”;苏轼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柳永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韩愈求官不得,也写了《送李愿归盘谷序》。大家说是要隐居,其实就是发发牢骚,发完牢骚说不定心情就好了呢,至少还有自己的诗陪着自己嘛。

当然,我的人生还长得很,还没有到用《庄子》安慰自己的时候。有些话我也读不懂,就像“人生如梦”。虽然诗人们爱写“浮生若梦”,但我不理解为什么,用庄子的话说,我就是“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的“愚者”,那是肯定的,我的人生经历不够嘛。我记下我现在理解的庄子,只是为了以此纪念这十天里对他的学习罢了。虽然我有些认知是粗浅甚至错误的,但以后我再见见庄子,说不定就懂了呢。

其实我还很好奇,庄子在写完书后心里在想什么呢?是像庖丁解完牛一样,“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还是像轮扁那样想,担心自己不可言传的东西无法通过书传下去;抑或是,丢下笔,出门找一棵大树,然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热门推荐
1时念悠悠
2那抺微笑
3向往击剑
4真没想到
5丝丝春雨
6美丽的校园一角
7不长大该多好
8我敬佩的一个人
9牵牛花
10乐在“棋”中
11告别,迎接初三学生作文
12我的妈妈作文
13我的奇思妙想
14为爱等待
15《新春贺》诗歌
16花生大战
17结构化思维
18我最敬佩的人
19学跳舞
20给垃圾找“家”
21我与书的故事
22生命
23因为亲近所以美好的
24时光匆匆
25忘不了那双眼睛
26一件事带给我的启示
27童年的回忆
28一道题
29花隐笑靥
30有爱就有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