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嘉峪关】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由大将军冯胜下令修建。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里面还有戏台、光华门、文昌阁、关帝庙等。
在古代,敌人骑马过来,他们只能看见我们的西门,以为就好攻打,一进来就有一座高高的城墙,城墙左边这条路直接通到东门,右边这条路先要经过一个瓮城,再经过内城,最后到达东门。
嘉峪关坚固得像钢铁铸成的,从来没有被敌人攻破过。直到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军芮宁将军阵亡,全军陷没,嘉峪关失守。
游览中,导游和我们讲了一个“定城砖”的故事,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就十分准确和节省,不会多一丁点儿材料。但是是监督修建嘉峪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并说:如果多出一块砖或少一块砖,都要砍掉他的头,罚众工匠牢役三年。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现后大喜,可以问责易开占。没想到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一直放在原地,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上。听完这个故事,真感叹古人的智慧。
城里面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比如桂花饼,烧大饼,牛肉面……我往回走的时候发现有穿古代战服拍照,我穿上了金甲龙袍,手里还拿了一把方天画戟,站在关城里面,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离开时,我真有点依依不舍,感叹我们古人的伟大智慧,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
【篇二:猫】
它是一种通人性,十分聪明的动物。它们和我们十分亲近,用“它”,好像不合适……
楼下有猫?不是一只,是一群,它们从原先的两只到十几只,再到现在的几十只,也不过几年时间。它们若是和你熟了,见你便舔舔你的鞋,扬起毛茸茸的脸,等你抚摸;若是和你不熟,看你提了东西,或正在吃什么东西,会走到你的面前“喵呜”一阵子,向你讨些食吃。也许有时会和你一起进电梯,“送”你回家,若是你家买了鱼的话,那可就小心喽!它会顺着气味找到你家去。
它们有时显得慵懒。你下楼去,也许可以瞧见它们正心不在焉地扒拉着不知谁放在盘子里的大虾,或是蹲在花坛的边缘小憩,或是横在电梯口里不让你出来……它们趴在冬季的树枝上时,像极了没掉完的果实。瞧!白色“果实”动了动,黄色“果实”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喵声;黑色“果实”纵身一跃,跳下树来,摔在枯叶堆中,几片枯叶飞了起来……
它们“衣食无忧”,但依然野性十足。我们这栋楼被评为最干净楼冻,没有一只老鼠的影子,有一部分是猫的功劳。看吧!几只幼猫正在一丛金娃娃萱草中蹦来蹦去,把柔软的金娃娃萱草当成了“天然蹦床”。一只半大猫四脚朝天,舒服地拨弄着一颗白花苜蓿,把它当成了摇摆球。一只小猫勇敢地尝试着咬了一口酢浆草的叶片,结果被酸得喵喵大叫。
还有更大胆的猫。一只快成年的黑猫,看上了栾树上的一只黑鸟,欣喜若狂,舔了舔白色的脚爪,跃进树下的蓖麻丛中,用一只前脚掌先试探试探,抓到了一个疖子,又把重心放到后腿上,用力一蹬,跃上了树上的一个丫杈,而黑鸟浑然不觉,仍啄食着栾果,黑猫蹑手蹑脚地向黑鸟爬去,一步、两步、三步……它扑了上去,可它只是一只半大猫,还缺乏捕猎的经验,把黑鸟惊飞了,只抓到了一片乌黑的羽毛。半大猫扫兴地扭头,准备下树,它伸出后腿,想踩到疖子,可够了半天也没够到疖子,它急了,一下子跳了下去,还好底下是蓖麻丛,如果是水泥地面板,它一定摔痛的。
猫的胆子很大,也有柔情的一面。
一只幼小的白猫被困在二楼檐台上了,我们想尽办法也救不下来,小白猫只能靠我们扔上檐台的面包等食物过活,它害怕地在檐台上跌跌撞撞地走着,稍不小心就会从高高的檐台上跌落下去。
“喵呜——喵呜——”一阵成年母猫的叫声传来,小白猫听了,用更大的声音叫着,那只母白猫就是它的妈妈。母白猫一脸焦急,在地上仰着头来回走动着,显然它是在想如何救孩子下来。
“喵呜——”小白猫绝望地走到边沿,准备跳下。母猫发出表示禁止的叫声,示意着小白猫不要跳下,跳下来必死无疑。
突然母白猫快速地冲进楼里,它从楼梯爬到了二楼,从一扇开着的窗户中跃上了檐台,与小猫相逢。它领着小猫跃上窗户,离开了檐台。
我不禁热泪盈眶,为这位了不起的母亲。
猫通人性,时而慵懒,时而“野性十足”,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平凡又伟大。
瞧!又有一颗“果实”跃下了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