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适处的作文

【篇一:论善】

行善路上,人人都是善性的传递者,财富与善心并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未有过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儒家学派的孟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人性本善”,人性本善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心才会有善行。因此,只有通过一些“善举”才能拉近人心之间的距离。

众所周知,著名慈善家陈光标曾说过:“一个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的环境和支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这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像陈光标那样有钱,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分明体会到,善良的心地更是难能可贵,而金钱是人心之外的。

善与富是毫无相关的,慈善事业固然是又那些有钱的企业家的资助为主力,但我们这些普通人依然可以参与其中,我们并不一定要像陈光标那样风风光光地资助几千万,我们也固然不会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但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善心更在细节中,有如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孤单老人闲聊,这些都是我们真诚的善心。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适处。

“一杯咖啡”的故事无疑在给我们警示,从先生慷慨地留下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纸条,到拾荒者从容走进咖啡店,到侍者从墙上揭下那张纸条扔进纸篓,在这一过程中其实拾荒者并不知晓这杯咖啡是谁大发善心给予的,而那位先生也不知自己施舍的那杯咖啡到底给何人所饮,再一,拾荒者喝得起咖啡店里的咖啡么?这里何尝不又是施舍资源的再浪费。

正因为我们行善不适处,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适处,不是吝啬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的利用我们的有效的资源,去帮助我们身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古人根据人创造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平民百姓之人。

不求回报的善,永远不是真的善,真的善要在给予的时候教会他付出,真的善事要教会他前进的方式,而绝非单纯地帮他扫除前进的阻碍。否则,在那温柔的酷刑下,原本的善意亦会变得狰狞。

当拾荒者已然习惯于免费享用咖啡,若有一日咖啡厅易主,搬迁,再到这等“咖啡时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1猕猴桃的味道
2我的好习惯
3老门东游记
4童年趣事
5计算机式丈夫
6难忘的一节教育课
7学校前的街道
8最美是樱花
9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10化开的春
11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12
13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14享受语文
15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16让地球不再“受伤”
17清明时节
18我爱读闲书
19风景这边独好
20给校长的建议书
21捉拿“小刺球”
22我的父亲
23金沙滩
24人生的那段旅程
25小王子读后感
26调皮大王
27我的娘炮同学
28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29没有姐姐的一天
30我与书的那些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