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婆罗门的作文

【篇一:人心之平,隐于世】

梵蒂冈的圣保罗大教堂有一个完全球形的穹顶。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静谧而慵懒地跪坐在世界最小国家的版图正中。它微笑着看百万信徒踱入自己的臂弯,任一只灰鸽憩在耶稣雕像的左肩。

宗教视众生为一,教堂的圆形穹顶无言昭示着。古印度设种姓制,奉婆罗门教为圭臬,最高阶级即为婆罗门,是统治者。可建在阶级压迫上的“教”并非真正的宗教。人因有无法解决的困惑或有无从逃脱的苦难而寻求庇护,真正的宗教会不带任何轻蔑厌弃的神色,接纳众生,且为信徒指明一条路——同一条路,无所谓荆棘小径或康庄大道。于是身为王子的悉达多凭冥想而坐化,平民亦可顿悟人生百态。而今婆罗门改为印度教,即使从前是最卑微的首陀罗也能虔诚祈祷,宗教是隐藏于世的平等之道。基督倡求忏悔,佛陀劝人行善,收揽万物的眼神却是一致的。

而若言宗教过于虚幻抽象,则可借蔡元培先生一言:“以美育代宗教。”

皇子于宗庙礼堂习皇帝神农之法时,教育的天平是有偏移的。皇族或龙或凤,平民唯事耕织,直到孔子的政治理想破灭的那一天。或许他前一天刚谏鲁国国君削弱封王大臣之权,后一天便被排挤出朝。或许他抑郁寡欢地望向远方时,恰好看透了子路的诚心,或许正是这一刻,“有教无类”的灵感一闪而过。夫子于杏坛讲学,对每位学生皆收十五条肉干作为束脩之礼。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更是启发了人在心智理念上的平等。

有人以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之语批驳他有歧视思想,可他忽视了:将师坛从门禁森严的宗庙中偷偷扛出来,又是何其困苦。思想需要一次又一次涤荡,孔子迈出平等的第一步何其不易,何况穿行于烟火人间,何况夫子亦为凡人。他第一次写下“有教无类”,自有后人替他写完追逐的诗。

若再言宗教与美育皆为外衣,只是披于世人身上,则深究:人生皆平,人心皆平。

王勃笔下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终,年轻气盛,一汪孤冷的海水吞噬了他的才情羁旅;李白一身得意尽欢,大乐之后,为邀月共饮反坠江成悲;人见英国女王光鲜靓丽,气质不凡却不知皇室内亦有心酸。总言“上帝公平”,所有倾诉的,或不曾言说的悲与喜,苦与乐,高昂与低沉,奋进与消极,都不过是人生乐曲的一个叙曲。它终会波动而趋于平衡。

至于到底是谁,让人心皆平,万物皆等,我不得而知。我只“怀良辰以孤往”,待铅华褪尽,观人心之平。

热门推荐
1致家乡的树
2我的阅读故事作文初中
3深埋心中的厌恶
4一路风雨一路笑
5读《湘行散记》有感
6最好的际遇
7我的奇思妙想智能机器人
8遗憾
9军训的日记
10红红火火的春节
11遇见挫折
12秋天的树叶
13绿色生态梦想
14有奇怪复眼的双翅目昆虫
15一封家书表孝心
16橘子树
17暑假里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18描写月亮的作文
19我多想这个世界没有战争
20自我介绍作文
21紧张的瞬间
22“草莓”趣事
23青春的誓言
24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5品味瑕疵
26秋天的美景
27甜点中的爱
28我的自画像
29照片里的故事
30一件小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