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又到一年离别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人们再耳熟不过了。当小时候的我初学这首诗时,只知如和尚念经般地死记硬背,对诗仙李白的满腔愁绪自然也无法理解。但现在的我,已切实体会过这离别的愁苦了。
暮夏时节,空气中有了丝丝凉意。盛夏的烈火早已奄奄一息,秋天的寒凉正缓缓飘来。夕阳下,六个少年肩并着肩,走在回家的路上。道旁,是寻常的树,是寻常的花,只是那曾遍布路边、笑迎我们回家的欢乐之花,却已沦为残花落瓣。今天,是我们同窗的最后一天。忆起我们曾经历的事,不禁潸然泪下……
我们相识于幼儿园。回家同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很快我们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把六人的身影留在每一个角落。我们曾一起在公园的沙地里摸爬滚打,直到人人看上去都似刚出土的兵马俑一般才罢休;也曾为了争一个游戏而大打出手,最后被另外四人拉开,握手言和;还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载歌载舞,恣意挥洒青春;更曾躺在校园的草坪上,幻想考入同一所高中,进入同一所大学,留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永不分离……
当现实蛮横地闯入梦境,将它无情地撕个粉碎时,我才意识到,离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了。我将离开熟悉的好友、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城市,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路很长,脚步很沉重,不知不觉也已走到家门口,我与他们紧紧相拥,一一作别。李白的这首诗,不正是我此刻的写照么?这份深情,不正是我此刻的心境么?
不!不是这句!我的脑中又闪现出另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啊!哪怕距离再遥远,只要我们的情谊还在,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近的。想到这,微光似乎更强烈了,闪耀着无限的光芒。我揩了揩脸上的泪痕,悲伤的细雨正涌动成坚定的洪流……
又是一年离别时。很快,我和朋友们将各自纷飞,但我们更深信,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我们会带着彼此的诚挚,祝愿飞得更高,更远。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你千万别误把我当作马丁·路德·金。我不是马丁·路德·金,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的梦想不如马丁·路德·金那“为黑人的权利而斗争”的梦想那样椋天动地,我的梦想也许只能是我的一种追求。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足迹可以遍布亚欧大陆的各个角落。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的前方是波兰。
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波兰的土地上,静静地聆听历史的浪声。目睹波兰――这朵苦难中绽放的花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一个个苦苦的挣扎。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遗址前瞻仰它,去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一个疯狂,去缅怀那逝去了一个多甲子的黑色岁月,去纪念那在屠杀中逝去的无辜生命,更是去祈祷,祈祷那段人类最黑暗的历史不再重演,祈祷和平鸽能自由自在地掠过五大洲四大洋,掠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的前方是德国。
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曾经孕育出如同勃兰特一样伟大的人的土地上。站在那儿,我遐想,想着七十年代初期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的那个身影,那颗真诚的忏悔之心。我会惊奇于,是什么样的土地,孕育出了如同勃兰特一样如此挥卫和平的男士。也许,这片土地曾在六十多年前孕育出了一批疯狂的人;也许,一些从这片土地走出的人曾在六十多年前让整个世界疯狂,让整个世界动荡,让整个世界为其上演了一场血腥杀戮。但如今的真诚忏悔,又让世人心中接纳了这片土地。站在这片土地上,也许那时我会真正觉察到了历史书页的翻动,觉察到一个历史定位的正确。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的前方是日本。
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站在那烂漫的樱花树下,伴随着那片片樱花落瓣般和平,安宁,幸福,甜蜜……六十多年前,世界曾经黑暗过,樱花的落瓣遮掩不了过去曾有的血雨腥风。他们曾经举起过屠刀,他们曾经践踏过中华大地。心中怀着对樱花的“忠贞”,他们曾经双手沾满鲜血。如今,虽然这片开着烂漫樱花的国土不愿面对六十多年前的血渍,但每当我看见樱花树下跪着的一些赎罪的二战老兵,我说不出话来,我只能将这难题推给历史,让历史去评判,去拷问。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的前方是英国。
我梦想有朝一日,我会乘船游荡在泰晤土河上,我梦有朝一日,风景如画的英国乡间我出现我的身影。也许,透过着如画的风影,我可以去细细审视这个已在历史的浪潮中千淘万筛过的国度。我也许可以体味到这风景如画的背后,那在六十多年前便展露出的那“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精神,那临危的冷静,那临危的有序,那失败的不馁,那股令当年的德意法西斯惊叹的“敦克尔克精神”。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我的足迹遍布亚欧,我梦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多年后,我可以再踏上当年烽火冲天的土地,我梦想可以面对那些曾经的沧桑尽情地让我心中那缅怀的思想潮水奔涌。缅怀着这些曾经被二战战火烧过的土地,最真诚地默念出我心中那个藏得最深最深的梦想:让和平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