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退官的作文

【篇一:陶渊明话题作文】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种豆”去了,那么,他的诗,他的《桃花源记》,又是以一个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间的呢?他早已“不复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细细一想,上文的话没什么错,我们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推论后发现不成立,这时的结论已经很明显:它是错的。陶渊明种豆归种豆,但结论又告诉我们这不对,但他又确实归去了。我们就顺着结论,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对于这件事,结论也只剩一种了。

那是什么?他去“种豆”不会有错,但他每一锄下去,他种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独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给了我们。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鱼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饱经战乱的百姓们。身虽种豆,挂印退官,但他锄土,种豆,浇水,拔草,为的是百姓,为的是我们后人。纵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顶草帽,手握锄头,他又与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渊明又有什么区别呢?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马;陶渊明走了,挂印去“种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吗?

不,不能。无论他戴了多少个“虚拟眼镜”,不论他走进了怎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记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是为什么而存活的吗?

不,不能!这不是他,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为了一方百姓而活,为了我们后人的一方净土而活!他不能忘却了这些,而仅仅在种豆,因为我们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为百姓而活的人!

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他是在当官是想着归去呢,还是在“种豆”时想着百姓呢?这就是他吧,心远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们身边,回到了百姓身边,送来了一心耕种的桃源,送来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1碎碎的光阴
2我的理想
3拔河
4让梦不再遥远——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5对自己残酷一点
6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7暑假漂流作文
8狗的自述
9我的烦恼
10最美的瞬间
11心不停,爱不止
12我真不该责备您
13你让我感动
14这事真带劲
15雨之惑
16不忘始终
17灯塔的守望
18小乌龟
19
20游抱犊寨
21爱不需解释
22我为奥运加油作文
23懂您
24八年级下册作文
25欢乐元宵节
26搞笑的同学
27我的弟弟
28雪中的童年
29第一次购物的经历
30去水上乐园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