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台湾野柳地质公园】
古老的东海边上,众多像蘑菇似的石头竖立着,它们形态各异,是大自然千万年海蚀风化的杰作,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为保护它们,设立了野柳地质公园。
进到公园,树木成阴,鸟语花香,有一种神秘感。我们沿着羊肠小道,脚下踩着化石,如同回到了几亿年前;透过枝繁叶茂的树木,隐隐约约看到了几尊雕像;穿过丛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下子就热起来,一股热浪袭来,树木花草全被石头取代。
我沿着指示方向,直奔久负盛名的“俏皮公主”。只见到处是绵延罗列的蘑菇一样的石头,我四处观察,寻找着,来到第二排,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脱颖而出。仔细一看,果真是“俏皮公主”,只见她调皮地撅着小嘴,做出不服输的动作,小鼻子小得都看不见了,眼睛大大的,真有趣。
继续前行,路旁石头千姿百态,细心的我发现许多独特的石头,如让人垂涎欲滴的鸡腿石、面包石,威武的龙石,栩栩如生的台湾石。当然,我也看到了当地有名的林添桢英雄的雕像,据说他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天气炎热,一只小鸟刚好落在雕像头上,似乎也在赞颂他感人的事迹。
最后,我们观赏了地标—“女王头”,因为有通道,所以不必费力去寻找。虽然因为风化,她已面目全非,但她还是昂首挺胸,不向大自然言败,显露出高贵的品质。
大自然是天生的艺术家,欣赏着鬼斧神工般的作品,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
【篇二:院中小路】
我所居住的那个乡村,小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即使这样,我却可以在那些路中“来去自由”,大有闭着眼睛也能走出去的自豪感——毕竟有些路线绕得实在像个迷宫。但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家门前的那条小路。
与其说那是条路,倒不如用一小片空地形容得贴切——它很小,只有三四米长,两三米宽。从我记事开始,那条路是用沙子和碎石子铺成的,上面松松软软,一脚踩下去的话——只要够用力,估计能踏出不小的坑。我喜欢在上面寻找其他小伙伴所言的能生“孩子”的“面包石”,有时我能盯着这些“面包石”几分钟,想看看它究竟怎么生个“孩子”,可惜这个愿望到现在都没能实现。
长大了些后,这些沙子兼石子儿被几块大石板代替。这些石板填在了中间,可两边还有不小的地。于是,奶奶找来一些土给填上,然后种上一些花花草草,给这条小路增添了许多生机。过年的时候,天上绽放着绚丽的烟花,在晚上显得格外激昂。第二天早上,我总会细心地蹲在小路上,寻找散落在四周的火种,因为如果把这些“火种”包在纸上,点燃,就可以再次绽开了“火花”……
近几年来,那条小路又被重整了一次,如今的小路已经焕然一新——地面不再是用大石板铺成,而是灌上了水泥,石板、砂石被埋在了水泥之,也包括我对它的依恋。如今,走在这条小路上,它不再松软,也无法在石缝中寻找那一颗颗小“火种”……
岁月如梭,我终于是成了大人的样了,三步两步地跨过这段小路,匆匆的目光已坚定地投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