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年史的作文

【篇一: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而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代人的身体、心灵或命运的写照,它漂泊着、动荡着。

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知青运动,曾在中国的青年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从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起,到1978年运动基本结束,全国有1700多万青年下农村,入农场,赴边疆,进兵团……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运动,让那个时代许多青年人的人生命运就此改写。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各式各样的土壤,知青们的足迹曾遍布全国。

当那些被油灯温暖的岁月早已远去,“悲哀”一词的内涵就显得越来越模糊。忘却,是生活的一种必然,然而有些岁月,许多人终生无法忘却。今天,回望那场波及千家万户的知青运动,已不能简单用“伤痕”或“无悔”来做基本判断,因为痛彻肺腑的诅咒和小布尔乔亚的歌吟均于事无补,所谓的宏大叙事亦让今天的青年丧失阅读的耐心——哪怕他们的祖辈曾是知青。作为当年无处安放青春的一代人,他们更像是“迷惘的一代”,与我们隔着历史烟云遥遥相望,其中超越生活的精神压力亦不可同日而语。

诚然,当一个人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抛掷在南国群山又无视足音回荡时,岁月的峥嵘与狰狞,便成了隔靴搔痒。无法否认,忆及往事时,他们无论是心如残酒还是血涌大潮,萦绕在梦境深处的仍是那片南国晴空下的土地。虽然他们的青春过早遭受了生活的磨砺,所有青春的幻想在那个年代中被命运碾成碎渣,但一代人毕竟是从那里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也正是在这片抛洒着青春的土地上,他们像融化的雪水渗进民族的血脉。时间总能让苦痛渐渐酿出甘甜,乡土中国留给知青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率真、本色、本性及辗转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挣扎于高贵与贫贱之间,求索于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诚实与自尊。

这是命运,也是历史。应该说,每一个历史事件或群体的出现,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没有谁能超越,也没有谁能绕过。从青年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也有自己的痛苦与迷茫。站在今天的河岸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青年的大命运,没有哪一代能够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没有哪一代的命运不与当时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1919年前后的那一代,在“五四”的旗帜下选择人生,聚集起灿若星汉的领袖群体,他们后来亦成为中国命运决战的主力;1937年前后的那一代,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成为中国抵抗日本鬼子侵略的主力;1967年前后的那一代青年,是狂飚突进的一代,他们要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然而文明却因此倒退,其中大多数人最终以知青的身份收场;又过了20年,1987的那一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火一样的热情,感染了整个中国。

当历史的光华折射进现实,我们的生存状态便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今日的青年生活在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中,核心价值观在文明的碰撞中一度失衡,肯德基、杜嘉班纳、阿尔莫多瓦、欧美摇滚乐……无数的舶来品喧嚣着、蜂拥着进入我们的生活。一时间,所有的东西都是进口的。它也许代表着一种品质象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还代表着一种时尚,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后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的物质,舶来的精神,我们就是从这些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吗?无论是“垮掉的一代”还是“迷惘的一代”,他们的个人命运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沉浮,但他们依然坚强地生活着,抗争着,求索着,如荒野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亮,寻找存在的价值。而在他们之后,我们的青春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时代符号?

海子有诗云:“我要挥霍青春的岁月,然后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繁华迟早都要褪尽,绚烂终归敛于平淡。青春行走于时代之上,踩踏出属于一代人的节拍。当青春散场,留给世界的是属于一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价值。立足于多元化时代之上,我们需要认清自我的价值,定格人生的坐标,让时光将我们的青春割据成时代的图腾,镶嵌在历史的星空里,熠熠闪光。

热门推荐
1小学生观察日记
2追梦
3压力,来吧!
4家乡的公园
5二十年后回故乡
6爱带给我温暖
7小猫咪咪
8一盆芦荟
9黄瓜
10青春来了
11《神鸟》续写
12国庆节
13我家的小猫
14骄傲的牵牛花童话作文
15愿这个世界被温柔以待
16我心中有一轮太阳
17带好你感恩的护照上路
18我的课余生活
19致敬奋斗的时光作文800字
20描写暑假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21追寻一种精神
22付出为题记叙文
23别样的快乐
24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25小学想象的作文
26捉螃蟹
27难忘师恩
28第一次当老师
29劳动节作文
30别样的欢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