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坚守中前行】
在坚守中前行,也许是机械生产隆隆声下经匠人反复打磨后木勺表面的流光,也许是缝纫机横行时素手执针在布中穿梭而成的翠鸟。在坚守中前行,是为了在浮华世界中存留内心的安定,是一种超脱物质的文化追求。
这是一个荆棘布满道路的时代,可总有人怀着坚定信念不顾伤痕,只为踏实,只求无愧于心。近年,香港某艺术博览会,一件件商品明码标价,用华丽的边框争夺着人们的目光。《解款车》这一类艺术家用最朴实的纸壳诠释自己思考的作品,无人问津,即使面对人们的眼高眉低,即使内心有伤痛,艺术家依然静静站在那里,等待向他作品投去目光的人,他很清楚作品中对社会的思考会不同程度触动每一个人的心,所以他不顾冷嘲热讽,只是很踏实地履行着艺术家的使命。
这是一个太过物质化的年代,可总有人守着最质朴的本质,延续他们的人生理念。尼西黑陶,在工业化生产中太不起眼,可当你走进尼西藏人家中,感受烹饪时灰白烟雾与黑锅的强烈对比时,感觉红与黑的交汇中,将温度传给食物的那一刻,你会明白孙诺七林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在黄土房中,盘泥胎、执木刀的自豪感,他不在乎生活的困窘,只为成全茶马古道上延续两千年对生活不苟且的态度,将尼西黑陶中的文化内涵流传下来。
在坚守中前行,对每个人来说,是保守内心的安定,不被浮华世界的干扰蒙蔽双眼,无愧于心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弧线。在坚守中前行,对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是在快速现代发展中,保有自己的节奏,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流中继续流淌。
在坚守中前行,凭一颗坚守人生价值的心,凭一缕对传统文化坚守的责任感,实现人生价值、延续民族文化。
【篇二:做香包】
今天是端午节,往年的端午我都与妈妈包粽子,今年我想妈妈教我做香包。
妈妈买了做香包的材料。哇!布、艾草包、针、线、吊坠……一应俱全,就待我开工了。
首先,穿针引线。我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瞪大眼睛,凑近了针眼,可这针、线老是打架,怎么都穿不过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妈妈“求救”。妈妈鼓励我:“再试试,你行的!”于是,我抿了抿线头,又试了起来。真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穿了过去。我长长地叹了口气:“哎!穿针也不容易啊!”我等着老妈也像我这样出洋相,可没想到她一穿即中,哎,姜还是老的辣啊!
接着,折叠、缝香袋。这个简单,我将布的反面朝外,对折,准备缝制。只见老妈左手拿布,右手执针,向下一戳,再向上一顶,飞针走线,极其娴熟。我也依样画葫芦地一戳一顶地重复着。这可比穿针简单,于是我大意起来,竟走了神。呀,这针缝错了,方向反了。妈妈将线一回,再一次解救了我。哇!我都有点崇拜我妈了。妈妈提醒我:“针脚再密些,平整些。”“嗯,好的。”我又接着缝,从开始的不熟练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没多久,大半部分就缝好了,只留了一道口子。
接下来是最令我享受的一个过程。我将布翻了个身,带有红色花纹的一面露了出来,我开始往里塞艾草。一打开艾草包,那扑鼻的香味扑面而来,我情不自禁地将艾草放到鼻子底下,深深地吸了口气,陶醉其中。
陶醉过后,我将最后一道口子卷到里面,再对角缝起来。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很顺利地完成了。
最后,我还给香包缝上了挂缀、吊坠。OK,大功告成!
这是我第一次做香包,虽然线脚缝得不是很平整,样子不是特别美观,但这是我亲手做的,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它凝结了我的心血,寄托了我的美好愿望。我要将它挂在我的床头,每晚让这迷人的芳香,伴我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