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恒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坚强如他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所有的苦难都如人生道上的绊脚石阻碍着他的前进,但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在他心中,个人的苦难比起道义又算得了什么。他就这样奋斗着,周游列国,希望君主能采纳他的思想,可事与愿违,所有的君主都否定了他,他依旧不放弃,他就这样疲倦且倔强地坚持着,渴望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宽容如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如此混乱的世道中,他一直主张着"仁政",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平衡。在他的眼中,没有贵与贱,没有富与贫,有的只是老者,少者和朋友。己欲立而立人,系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眼中,所谓的"仁人"即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人。孔子这宽阔博大的心胸,令世人为之敬佩。
严师如他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私学的创始人,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给教育事业的人。
孔子一生以"朝闻道夕,夕死可矣"作为精神追求,但他却一生不得志,于是把志道和宏道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并将他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故能培养"七十二贤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一生虚心好学,实事求是,不把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故能学富五车。他这样做,同样也要求弟子这样做,并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当我困惑时,我会及时请教同学,老师;当我做错一件事时,我会及时改正;当我学习了新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温习。
孔子是一位贤人,他的名言让我看清了太多,明白了太多。他给了无数人启迪,给了无数人希望。他的主张现为亚洲大多数国家所沿用,我不禁为孔子而感到骄傲。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名人中的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先师!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篇二:他们的肩膀,我们的翅膀】
君不见,时光如白驹过隙,偷偷染白他们的发;君不见,岁月似无情刻刀,悄悄改变他们的模样;君不见,他们用肩膀撑起的辽阔天空;君不见,我们在那片蓝天中,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他们,便是我们亲爱的老师,就是那个在日升日落的岁月里,一直守护在我们身旁的那个人,陪伴我们经过成长的每一段旅程。他们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成长,我们总要学会敬爱他们。
从前的我们还有少不更事的挡箭牌,还处在童言无忌的年龄,因而顽皮任性,不懂得如何好好敬爱师长。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好好爱他们。我想,如果爱他们,我们就会认真聆听他们的教导,就会努力实现他们的期望,就会敢于维护他们的形象,就会细心体察他们的感受。他们大大的爱保护之我们,我们小小的关怀环绕着他们。我们感谢我们一起走了那么久,都为彼此的存在感到幸福。
我们要学会敬爱师长,并不是没有榜样。漫漫历史长河,总有感动我们的爱师的典范。
在遥远的春秋战国,当叔孙武叔诋毁孔子时,子贡严肃地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又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这样描述自已的求师之道:“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情讴歌了老师的平等待人,认真教学的精神。美国的自强不息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作品获奖后,她不去说什么,但她想让莎莉文老师与她共享荣誉,来感谢莎莉文老师对她长达五十年的陪伴与关怀。
可是,在现在,有许多人感叹“师道之不复”,更有许多人理所当然的接受来自老师的爱,却自私地从不做出任何回应。身处其中,我们该怎么做?我想,我们不能迷失自己,看着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听着他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触摸他们脸庞的皱纹,我们又如何忍心去辜负他们的爱?我们一定要守护自己的真心,让敬爱师长这一朵盛开于我们心灵的花朵永远地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君可知,晨光熹微,他们已在我们身旁;君可知,傍晚余晖,他们还未离开我们。他们的肩膀担起我们的梦想,让我们可以张开翅膀,寻找梦的远方。他们的爱让我们感激不尽,刻骨难忘;我们的情让爱师之道历久弥香,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