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的记忆里,家中是有一件蓑衣的,虽染上了岁月的尘灰,却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流淌。听大人们说,这件蓑衣是一位友人赠予父亲的,他们家祖传的手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那件蓑衣,我只在小时候偷偷穿过,小小的我套着它走在雨里,好像裹着一件大大的披风。蓑衣的毛儿整齐地弹动着,好似在与雨丝共舞。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于古人们而言,蓑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必需品。跨过千年时光的浅流,我仿佛看见小孩子穿着蓑衣奔驰过田野,溅起点点泥渍;农人们穿着蓑衣,坐在田埂上,嘴里叼着一根烟,云淡风轻;一对男女并肩走在阡陌边,穿着蓑衣,在朦胧的雨季,情意绵长。雨把一条街下空了,街边瞎子的胡琴也停了,连忙穿上蓑衣,摸索着前方的路,渐行渐远。
那时候,手艺人还很受欢迎,每每出去游街串巷,总能卖出不少件蓑衣,邻里邻外的也就因此而熟识了。
但,不知几时起,蓑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鲜少被人们所提及。
后来,它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却是在城市的一隅,在那灯红酒绿里,成为了人们的消遣。有人再次穿起它,却只是出于好奇、娱乐,或是一种新的“时尚”。
也有人缅怀过去,提出将它放在博物馆里,也许这一想法会被实现,毕竟它曾经有着赫赫功绩,但没人能预知那一刻将会在何时到来?也许是明天,也许在那遥遥无期的未来……
我相信,终将会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位男子,在江南的雨季,重新穿起它,走在三月的细雨里。
【篇二:青春交响曲】
天空阴霾,不见阳光,薄凉,有风跑过,抚过脸,感觉有一丝仓惶,与安静得仿佛时间停滞的我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一切都在狂奔,独我停留,且面无表情。
喜欢淋雨,近乎疯狂,爱上那湿发贴颊、心也潮湿的感觉,看着雨中慌乱逃避的人们,勾起一抹浅笑,安静地缓缓前行,不敢与雨巷中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女子比较,我自有我的美景。
带着一身的气与温润,从缠绵的雨丝中走出,走入阳光,看百花绽放,闻一闻馨香,躲入某个角落,扎根在一条小溪旁,兀自开始属于自己的花季,学会坚强,不再哭泣,狂风暴雨之后,凝视自己光秃秃的花板,想象那些载着小小的梦想与淡淡的哀伤,变着清风,飞向天涯,随着浅流,没入海角,再也寻不到踪迹。
青春里总有倔强,仿佛那是华丽的乐章,奏响特殊的旋律,描绘属于自己的五线谱,用情感交织,用心力点缀,用时光参透。相信总有一天,会变成一曲青春的交响曲,为自己独自弹唱。
当阳光、雨露、狂风、暴雨一点一滴磨平我们尖锐的棱角时,我们已逐浙成长,学会圆滑、学会世故、学会戴上面具,不复旧时的张扬与狂傲,收敛起心性,含蓄、内敛成为这时青春代名词,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也许世事的荡涤,会让我们练就一身的防护罩,保护着自己。只是希望,当那一天来临的时,每一个曾经笑得天真而单纯的我们,都可以留有一方净土,让自己时常沉浮。
一缕阳光照进天窗,令人精袖振奋,只想展翅飞翔。虽说雁过无痕,但相信,总会有人记起它无所畏惧的翱翔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