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面对险境,正确改变】
漫漫人生路,一路荆棘坎坷,面对无法跨越的障碍,不能横冲直撞,否则会落得满身伤。我们须做出改变,转弯而行。面对险境,我们须正确做出改变。
正确改变得以生存。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左”倾冒险主义得到变本加厉的推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万里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使得进攻变为逃跑,让行军速度非常缓慢,红军遭到围追堵截,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毛泽东危急关头放弃原有计划,中共中央负责人召开遵义会议,及时纠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因为面对生死存亡的险境,及时做出了改变,走向正确的道路,五星红旗才得以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飘扬。
正确改变得以成功。影帝葛优成名之前时常担任跑龙套的角色,他不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不已。娱乐圈内帅哥美女众星云集,相貌平平的他又怎能脱颖而出?面对事业的分岔路口,他毅然决定做出改变,转型当一名喜剧演员,长期以光头形象示人,而他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正因为面对彷徨,指向不明的分岔口,他正确做出改变,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反观之,面对险境无法正确做出改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不能在遇到危险时做出正确改变,只能成为被环境抛弃的落后者。1900年最后一只北美旅鸽伴随着一声枪响而死亡。北美旅鸽曾是当时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总数量达到五十亿只。从被发现到最后一只只用了区区百年。探究其灭亡的原因,并非人类大量的捕杀,而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摆脱险境的意识并依然保持行动统一的原有状态。这就是致使北美旅鸽灭绝的落后习性。面对生存环境的危险,不懂得正确改变,昔日最庞大的群体直至灭亡,着实令人惋惜。
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正确改变,只能成为被时间淘汰的落伍者。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柯达公司曾经风靡全球,但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却仍致力于胶卷的研究。最终柯达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面对时代的前进而带来的生存险境,不懂得正确改变,曾经的辉煌毁于一旦,成为历史潮流中淘汰的那一个。
世界无常,潮来潮往多变迁,我们难以改变世界。面对生活带来的险境,我们须正确做出改变,从中获取力量,扭转乾坤。
【篇二:永恒的亲情】
世界上有万般情愫,他们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温暖着我们,美丽着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温情总在。可在这万般情愫中,唯一永恒的不变的是亲情。
从我呱呱落地那天起,亲情就陪伴我左右,是父母情伴我穿过无知的荒原,走上求知的生涯,是父母情伴我走过绵绵的雨季追寻明媚的阳光,伴我涉过泥泞坎坷走上平坦的人生路。
人生的征途中,潮来潮去人来人往,但都如过眼云烟,没有一个人会在某一个地方一直等你,陪你,没有一朵云会在某个地方为你悬挂。唯有亲情会一直伴你左右,陪你哭陪你笑,伤痛时为你抚慰心灵的伤疤,欢乐时为你悬挂远航的征帆,亲情就是家乡的那棵老槐树,几经风雨,见证着你的过去与现在,期盼着你的未来。
岁月会把你的性格的棱角琢尽,让你不再年轻;岁月会偷偷更改你的容颜,让你不再美丽。身边的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可能各奔东西,音信全无。你周遭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父母情,亘古绵长,无私无求的永远伴随着你,哪怕你身无分文,沦落天涯……
“这个世界,有一种爱不因季节而更替,也不因名利而沉浮,这就是父母亲情!”走在人生的征途,一切都可能改变,唯有亲情是永恒的。亲情是每个人最大的一笔财富,永恒的财富,是我们立足社会开创事业的坚强后盾。
亲情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身处宝藏中的我们,又是否怀着感恩之心,又是否将这份爱的心语表达出来呢?
【篇三:书包里的故事】
潮来潮往淘尽几度锦瑟年华,斑斓的记忆纂写成一本本薄薄厚厚的书籍,它们静静躺在我多年求学生涯的风雨里,躺在我五彩缤纷的睡梦里,躺在我小小的书包里……
独乐乐·众乐乐
曾记否,绚烂的秋日之晨把我矮小的侧影修建了毛边,通往幼儿园的路上,我骄傲恣意地“呼朋引伴”,只要我一“下令”,他们就得服服帖帖地“听命于我”,自身矮小的我在幼儿园却成了孩子王。哈哈……这可都得益于我那个神奇的小书包,那里面除了一本薄薄的写字本,装的可都是我的“宝贝”:花生糖啦、小拼图啊、新橡皮啦、小布丁啊……妈妈在家里和我说要把好吃的东西分给朋友吃,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开心,所以妈妈经常把包的饺子、做的小饼装好塞在我的小书包里。从那时起,小书包里的母爱教会了我学会分享,学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弱水尽·沧海换
曾记否,仲夏微醺的轻风拂过我瓷白的脸颊,记忆于彼时悄然生了花。小学时光是轻松愉快的,可毕业却是让人难分难舍。于斯时,讲台上老师向学生们道出万种留恋和期盼,台下我们难舍的泪水汹涌而出。那一年,我们轻轻地走了,书包里珍藏了对往日欢愉的怀念,珍藏彼此的赠言,也珍藏了那本厚厚的毕业纪念册。那里写满了对灼灼人生的无限向往,写满了情深、写满了恩师挚友对彼此的鼓励。那样一个夏日炎炎,我们分别了,整理书包,我学会了向前,因为书包里有我的铮铮誓言……
意温馨·报母恩
曾记否,宽大的学生服被我穿得松松垮垮,披星戴月时就从家里出发,飞速擎起书包,踏上公交,开始我一天的“征程”。书包里尽是甜蜜温馨,除了本本厚厚的备考资料,还放着洗净的水果、剥好的鸡蛋,那些都是我辛勤母亲的杰作,那个陪我三更睡五更起的至亲。她为我每天抽出更多的时间练琴、备考,每日替我整理着行囊,“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记得那些装在书包里的温情,那些微笑着端来的牛奶,我感谢我的母亲,感谢那整齐有致的书本,让我在初三备考闷热的时光里,感到了沁人心脾的清凉。
夜雾已经精心烹煮成一壶茶,不饮;年华已经幻化点亮一支箫,不吹;望见彼岸花开四野,我在百花丛中背着书包,迈着坚实的脚步,愈行愈远……
【篇四:看海】
家里三代人都见过海,浪潮在三代人的血脉中澎湃。
家中的每个人,都是在上海聆听海风低吟的,都是在上海拜访走不进内陆故乡的海浪的,都是在上海见证海水闪耀繁华灯火的,都是在上海叹息灯火在潮来潮去中支离破碎,在航船来往里兴奋地舞蹈的。
正因如此,上海与海在我家有着超越地理位置的联系,三代人的情感将他们牢牢地钗接。只有上海的兴隆配得上澎湃的大海,只有大海的澎勃能比肩兴隆的上海。
自然,我与大海同样在上海的注视下相约。
那天,列车慢慢地减缓与铁轨的摩擦,我在车厢里向外缓缓打量上海的多彩。站台上住在上海的亲戚已做好迎接的准备,身旁的奶奶仍在一旁打盹,胸脯上下不屑地起伏。这是她第三次看望上海。第一次只有她自己,第二次多了我父亲,第三次带上了我。
车门缓缓地打开,亲戚快速地安排住宿、食宿、景点。他们轻车熟路,这也是他们第三次接待。
公交车穿行在上海的兴盛,上海的繁华包裹着公交车里的我们。奶奶从车上醒来后,一直伴我饶有兴趣地透过车窗窥视大上海的街景。她有时只有随意的一瞟,有时盯得仔细,似乎那块地方与记忆的往昔对不上号。“上海又大了,一直都是越来越好喽。”打量一圈后的奶奶评论道。“老妹,上海可一直是全国最好。”亲戚插话,语气里透着自豪,奶奶点点头,眯上了眼。
夜间,上海滩的海景交映上海的灯火。
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荡起涟漪,灯火随着涟漪动荡,游船在其中漂流,面对一圈圈包围的人群亮起的闪光灯。
奶奶又看着上海的海,彷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哟,六几年我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是想看这片海,就是想住在这片海边,现在再看看,我还是这么想。”
我盯着那一望无际的海,明白了家人世代的小小心愿:想住在这片海边,想永远看着这片海,想永远感受这片海和他带来的繁华,想永远拥有更美好的有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