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月娘的作文

【篇一:漫话中秋】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而这个节日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原来,中秋节恰好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属于秋季,又是秋季的中间,因此得名中秋节。

中秋节,最主要的活动莫过于赏月拜月了,赏完后就是吃月饼,观看中秋晚会的环节了。

拜月,顾名思义,就是用各式水果与供品、鲜花,摆在祭祀桌上,在香炉上插上香,祭拜月娘。看着那缕缕轻烟袅袅上升,就好似在与月娘对话,祈求月娘保佑全家安康。有时候,一些人家还会把自家小孩子那些崭新的文具书本摆上祭祀桌,祈求月娘保佑小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在我们家,在晚辈陆陆续续拜完月娘后,奶奶还会在祭祀桌前诵经,为我们全家人祈福。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不管怎样,都寄托着一种美好的祝愿——月圆人团圆。在月圆之夜,他乡的游子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而身居广寒宫的嫦娥,又何尝不想与自己的丈夫后羿团圆呢?陪伴她的,或许只有那捣药的玉兔,与终日不停歇地砍着月桂树的吴刚了吧。我们在地上遥望着那轮皎月,或许可以看到嫦娥一边抱着玉兔,一边对着人间,落下思念的眼泪吧。

与中秋节密不可分的,当然就是吃月饼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月饼争先恐后冒出头来,除了传统的粤式、港式月饼、潮汕地区特有的朥饼外,还多出了一些新品种: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木糖醇月饼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月饼是中秋节的送礼佳品了,它不仅应景,还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情意,对长辈、老师的感恩之情。

观看中秋晚会也是一项重要环节。每年的中秋晚会,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都是对家人团聚的庆祝以及对没法回家团圆的游子的一种思念的寄托。有时候看着看着,我们自己也会为之动容,不禁潸然泪下。

情到动容时,我不禁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自有美妙的情怀!

【篇二:故里二三记】

情有独钟的梦不在远方,就在故里的那一隅小天地。

——题记

一记胡同口

胡同口里头的屋子多为“墙砌红砖,檐盖青瓦”,颇有着历史悠久的韵味。而住在这房子里的我时常能听到挑着装有草药担子的老人和骑着自行车在后座装着仙草冻小贩的吆喝声。他们即使离我有两三条巷子的距离,我也能闻声知道他们出来做生意了。

于是,我拉着奶奶守在家门口,等着小贩把车开到我们家门口来。我专注着听仙草冻的车声也顺便帮着奶奶听着卖草药阿伯的吆喝声。那个时候,奶奶最爱买一些“蛇舌草”“金银花”,说是要熬成凉茶给我祛火。而在这炎炎夏日里头,捧着一碗用仙草熬成的上面淋着一层红糖的果冻,一边吃,一边在里头看着《西游记》,别提多惬意了!在这期间,隐约也还能听到把车停到了隔壁巷子里的小贩们的吆喝声,直到播了快半集电视剧,他们才把车开出胡同口里。

冬天来了,清热爽口的仙草冻走了。不过,胡同口却有个阿伯推着车卖着热乎乎的姜薯汤。而嘴馋的我,为了这一口美味,竟胆大包天,提着手电筒照着乌漆嘛黑的路,踉踉跄跄地跑到推车摊前……碗里的姜薯是剥了皮削成薄片的,把这些薄片倒到水里加白糖煮开,薄片就成了卷心筒,因此入口的姜薯是酥脆的,而汤底的甜度也刚好。这碗姜薯汤伴着我长大,只不过我童年在胡同口一直吃的那家老伯早就不卖了。但有幸的是,上个冬天吃到的姜薯汤还是吃出了童年的味道。

胡同口格外热闹的还是临近过年时,妇女们忙着做年糕的情景。这是一个功夫活,如若单靠一个人忙活,那绝对是忙不过来的。于是这群能干的妇女们,拿着做年糕用的大盆大锅摆在家门口,聚在一起帮忙,今天轮这几家,明天就接那几家。做年糕至少五六个人围在一起,她们把面团捏一小块起来,用手指把它铺平成一张饼皮,再把饼皮放在手掌心,舀一勺豆沙花生芝麻的馅,再揉捏成一个个包子团。大家一边忙活,一边闲聊,乐此不疲。住在胡同口里时,我们用煤炭烧大锅头,这时经常把家里烧得烟雾缭绕,瞧着爷爷满脸炭灰来不及擦,又埋头往土灶加炭,让火烧得更旺。当把做好的年糕蒸熟出炉后,年糕就成了家人们追捧的对象,咬下一口有弹劲的外皮,嘴里也塞了馅料满满。这一口家乡的味道,不是年糕馅里糖分太多,而是一年一次才难得的甜蜜。

胡同口里除了有美食,也有着碣石十年一次的庆典游行部队的绝佳观赏位置。大概才三岁,爸妈就抱我出胡同口观看表演,我还记得我被一个戴着大头和尚的头套的嘉宾用拂尘略扫过脸庞,吓得都不敢看接下去的表演。还只有几岁的我,记起事来也是迷迷糊糊的,就连胡同口的故事能记起的也只是些零碎小事。十年后,我倒是为了这个绝佳的观赏位置跟我的朋友们一起再回来老家小路走走。这次,舞狮锣鼓让我不自禁的鼓起掌,大头和尚我也不再害怕,反而觉得有几分滑稽,踩高跷的人们扮演着四大名著的经典人物,做着高难度技巧性的动作让我移不开眼。游行结束了,人们才依依不舍的搬着凳子离开,走进胡同口还是熙熙攘攘地讨论起刚刚最喜欢哪个节目。

元山寺那一晚的烟花绚烂,天空绽放着最美的烟霞,月色与今晚胡同口的喧嚣斑驳。今晚,是烟火点缀了月色,月辉点亮人间烟火,我抬头看一眼月亮,它成了一轮醉月,明晃晃的入我心中。

二记寄明月

秋日里的月,成了家家户户欣赏的一轮绝色。每当大街小巷的店铺门前摆着用粉红色的塑料圆盘再套一个白色塑料的盖子的包装时,这就在预告着中秋节来了,要买月饼赠予亲人朋友走访串门。我们这边不像外面精装高档的月饼,而是喜欢做一张八寸的大圆饼,用小刀切开多块,家里人互相分着吃,这也寓意着圆圆满满。

碣石人,有拜月的传统,觉得广寒宫里真的住了一个嫦娥,也喜欢把住在月宫的她称为‘月娘’。拜月是一件隆重的事,我们会朝着月圆的方向放上一张大圆桌,上面摆着五果,月饼,芝麻,花生等,再在旁边放上一盆做工精致的纸花,在月色降临之时点燃焚香蜡烛来供奉‘月娘’。因为一年才与月娘一会,乡人也会让小孩同他们一起虔诚的跪拜,以此向‘月娘’祈求阖家团圆,四季平安。

说起明月,就不得说起小镇最多情的地方——浅澳,海湾与明月相映照,让人不由得留情。以前,我们只敢在白天通行,有时候还会绕错路,一般最晚留到日落西山天色昏蓝时,才小心翼翼摸着夜色开回去。道路不规范,又没有修路灯,因此,夜晚的浅澳倒像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不过,现在路灯修建了,路上还有详细的路标指向,碣石的治安管理加强了,我们也敢背上包,去欣赏夜晚的海湾。月色下的海面波光粼粼,那是繁星点点。海浪声此起彼伏,迎面而来的海风声也一起跑来和声,就这么借月色留的光悄悄地吹拂过心田。

海边加强了建设,开车过去欣赏的不仅是怦然心动的景色,而且是醒目且过目不忘的思想宣传教育。碣石有人是靠渔业为生的,经常下海捕鱼,所以有时候过去浅澳,还能看到大片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或是在海面上驶过。我们还喜欢跟刚放渔回来的渔民买水产,在家乡最能念叨的和最吃不腻的也就这些了。鲜鱼汤最主要的是鲜甜的味道,汤底的滋色同牛奶般让人忍不住慢慢的品味。有时候,家里招待客人,就是喜欢买这些大鱼大虾,蒸炒炖或是来个大杂炖的火锅。每当禁渔令过去,我们餐桌上总能多出大盘的螃蟹和濑尿虾,而我就是负责解决那一盘的种子选手。

我们的小镇没有地铁,只有开着摩托跟小电动。因为道路规划好了,也不会发生时不时的堵塞。就连夜晚的道路的摆地摊,也是井然有序的让这个不大的小镇,变得十分的热闹。

尝尽人间百味,赏过这天下千万般风景,在那里的月光洒了一地,我的乡愁只能借月寄往故里,也是诀别过才懂得原来最好的就在身边。恰逢,今夜月露白光朦胧,借一缕来念故里事。

热门推荐
1中秋节
2做一个美丽的自己
3最爱四季
4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5信任
6假如风有颜色
7原来我们都是天使
8小老师
9寻春
10一棵枯树的倾诉
11第一次参加播音员竟选
12那句有温度的话
13我佩服的一个人
14秋天来了优秀作文
15吃桃子的故事
16一念花开
17珍藏童年回忆
18读懂那片叶
19神奇的干冰
20美丽的渔港古城
21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22秋天来了
23即将到来的严惩
24生活中处处有正能量
25我为自己点个赞
26糗事一桩
27妈妈的爱
28教师节作文
29家乡风景独好
30这堂课真难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