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为民所的作文

【篇一:放下身段为民服务】

城管队员李文超为避免引起市民误会,脱去制服,身着便装,蹲在骗子身边,以举牌的方式揭穿其乞讨骗局,避免市民上当受骗。此举固然有执法不规范之嫌,但它体现了城管队员放下身段,为民服务的低姿态,理应获赞。

执法制服是执法者身份的象征,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李文超本可以身着制服,以国家执法人员的身份名正言顺地驱逐骗子,可他却选择脱去制服,蹲下身体,放低姿态,以温和的方式举牌提醒。于民众,这是一次温馨的提示、平等的对话;于骗子,这亦未尝不是一次良心的警醒、改过的机会。

可是,与李文超相反,还有一些人穿上执法的制服,不是穿上执法者为民服务的责任与义务,而是穿上了权力者凌驾于人民之上的高贵与傲慢。于是,在人民眼中,他们趾高气昂、作威作福;在人民心中,他们专制强暴、面目可憎。

其实,人民群众痛恨的不是制服,而是制服背后所代表的强权与特权。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史,就是一段等级分明的百姓血泪史。官员贵族享有特权,肆意妄为、鱼肉百姓;底层人民饱受苦难、冤不得申。现代社会,早已消灭了等级制度和剥削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名正言顺写入了宪法。公职人员不但不能利用强权、享用特权,更应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造福。

正是因为并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所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去包子铺就餐,没有享受任何特权,而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排队取餐;正是因为把自己放在了普通人的位置上,所以两会期间就有代表放弃交通管制特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各地政务中心推出的调整工作时间、简化办事程序等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则更是体现了公职人员当好人民公仆、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意识。

老子有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水之善下的特性,让大海广纳百川,成为百谷之王,永不枯涸。中国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也因其强大的群众基础而发展壮大,而建国强邦。若个个公职人员都能像城管队员李文超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又何愁会被民众误会,又何愁办事掣肘、举步维艰呢?

敬民者兴,骄民者亡,警世长钟,耳畔犹响: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篇二:关于泪】

“泪”是什么?书上说是泪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但我觉得,泪是情感的精魂,发展的足迹。

我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思悟那云卷云舒;我低头俯视娇美的花儿,叹惋那花开花落。阵阵凉风拂面,自由飘飞的黑发丝间,随风而至的缕缕微光中,“泪”的记忆像波心的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回瞥历史的画卷,回踏民族的印迹,“泪”的影子好长好长,“泪”的足迹好深好深……

泪——爱情面前的无奈。十七岁的西施跪在范蠡的脚下,泣不成声,请求一同远走。看着西施那双泪水盈盈的眼睛,他哭了。虽然希望守护自己的幸福,可是一想到国仇,他清楚的认识到不能。无奈,范蠡忍痛放下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含泪将西施送至吴国。

他悲叹,他遗憾,他无奈。儿女情长,国家盛衰,剪不断,理还乱,只能无奈的在心里流一辈子的泪……

泪——和亲公主的思乡。那个笑靥如画,眸瞳流转,长发飞泻的文成,深明大义的嫁到拉萨,要在那雪域高原上完成人生的涅槃。在空旷的草原上,她独自漫步于点点积雪之上,飒飒寒风吹来,丝丝寒意漫延于心中,拿出宝镜东照长安,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泪,悄然而下,留下点点痕迹。

她想家,她哀怨,她绝望。历史的宿命,民族的和平,沉重的压在了她那柔弱的肩上,只能伴着思乡的泪,守着千千万万个日日夜夜,凄凄冷冷的天,清清浅浅的梦……

泪——磨难面前的坚强。在阴暗的天牢里,司马迁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在说出“我选择腐刑”时,手指剧烈的颤抖,两滴坚强的清泪无声的滑落脸庞。

他痛苦,他忍耐,他坚强。他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的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的活着”。为了生命的追求,司马迁选择肉体的残疾,吞下那滴坚强的泪……

泪——地震中的悲痛。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雪灾刚过,震灾又来。那个消瘦的身影和坚定的声音再一次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当一座座建筑瞬间被夷为平地时,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的夺走时,面对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幕时,总理禁不住潸然泪下。

他心痛,他惋惜,他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场特大地震面前,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头,把人民的利益看的比天还高,把整个心都扑到了人民身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刻诠释,就是他那沙哑哽咽而又充满深情的喊话,那一步一步丈量灾区大地的足迹,那心系受灾百姓的热泪……

泪——奥运场上的喜悦。北京奥运会上,男子团体体操夺冠后,他们相拥而泣。在国歌嘹亮响起的那一刻,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在面对电视镜头的那一刻,他们流下了喜悦的泪。

他们激动,他们兴奋,他们幸福。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是艰苦的。为了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他们遇到过无数次的考验,闯过无数次的难关,流过无数次的血与汗。在那一刻,他们终于收获到了那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他们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面对那枚肯定他们奋斗历程的金牌,他们流下了喜悦的泪……

五千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多少大喜大悲。在这片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那一次又一次的情感的狂澜化作无奈的泪、思乡的泪、坚强的泪、悲痛的泪、喜悦的泪……

在历史的曲径中,“泪”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情感的精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发展的足迹!

【篇三:修渠精神永流传】

在二零一八年四月十日凌晨零点四十八分,杨贵老人在北京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说起杨贵老人,人们都是这样评价道:“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可见杨贵老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

那么,杨贵和林州红旗渠又有什么关系?为何人们都如此爱戴他?让我满怀感动给您细细说来。

一九五三年夏,林县县委书记因病住院,杨贵受各领导的重托,带上一支工作组前往林县,当时的林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那里资源稀少,水贵如油,村民要走几十里山路才会挑一担水,庄稼因缺水干旱更是颗粒无收。乞讨为生,拖儿带女,像病痛折磨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深深触动了杨贵,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林县的变化翻天覆地,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年仅二十六岁的他开始为林县人民开凿“希望之渠,生命之渠”。

经历过伤亡,被迫停工、大旱等一切困难,十个春秋后,人工天河——红旗渠诞生了!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这条全长七十点六公里的红旗渠,成为了林州人的自豪,更是中国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杨贵老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

吃水不忘修渠人,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林州人,更是要学习杨贵老人的可贵精神,低下头看看杯子里的水,我看到了杨贵和林县人民的汗水与血水,滴滴之水来之不易,珍惜!

杨贵爷爷,一路走好!您的修渠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安好!

热门推荐
1一个可爱的人
2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3《狐狸与乌鸦》续写
4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底扎根
5班上的活“雷锋”
6参观东山书院
7秋游红山动物园
8我爱你中国
9你好,泉州
10我眼中的世界
11桃花
12以书为友
13开学典礼优秀教师发言稿
14放飞亲情的风筝
15我眼中的作文
16水培豆芽
17未来的生活
18二十年后回故乡
19倔强的黑鱼
20老师出差了
21读书的乐趣
22黄蜂来袭
23受伤的小鸟
24最爱是那微笑时
25游白羽公园
26你是我最钦佩的人
27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28秋天的田野
29梦的色彩
30我也是富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