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市民的作文

【篇一:怒的标准】

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情来惩罚自己。”如此推敲,恐怕终得出一个“人不可生气”的结论,在我看来是不同意的。

且不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光看先哲孔子,曾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怒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圣人况有愠与不愠,倘若一味要求我们莫生气,岂不是掉入了朱夫子“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思想?

再反观龙应台之言,总觉得稍微欠妥。在我看来,怒与不怒,应界限分明,如泾渭之水一般分明。怒的标准,应是宽于日常琐事,而一旦触及原则性问题,必得化身为真的猛士,坚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然而,反观当下,尤忡忡于国人无“怒的标准”这一现象。被自我主义侵袭,我们的国人总是“当怒时噤若寒蝉,当宽时大动干戈”。面对社会中的不当行为,如偷盗,家长总是教育子女“不干己事不开口”,于是那个敢于怒指“皇帝的新衣”的小男孩迷失了;纵使教育也只能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林森浩永远无法挽回发生的一切,药家鑫也难偿数条亡魂……缺乏这种意识,已是我们当下一重大的精神威胁。在此之下,国人或是成为丧失理智的二足野兽,或是沦为麻木不仁、好好先生般的迂夫子。

可叹江河日下,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个人精神的固陋不得不提,即中国文化里长存的国民性心理。自古以来,市井之中总有着小市民心理,自我思想。二种文化在人们共同的心理中站住了脚,就变得牢固甚至顽固了。心里不自觉的,谄媚于强权,永无怒的底限;却欺凌于弱小,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吧。

除此之外,在经济风暴的裹挟之下,人们的精神日趋庸儒。不有怀念当初鲁迅先生于蒙昧之时点亮的精神火把。之时我们沉溺于享乐,懒于奋斗,以至于此火渐至于残烛微光。我们的生活已少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缺乏一种临于群体之上的责任感,缺乏敢为人先的担当。于是说,我们需要一个鲁迅般的时代精神榜样,于黄钟毁弃之时,重扛先生的大旗。

我们应揣一颗爱憎分明的心,不断前行。虽路途漫漫,仍上下求索!

热门推荐
1中秋节
2做一个美丽的自己
3最爱四季
4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5信任
6假如风有颜色
7原来我们都是天使
8小老师
9寻春
10一棵枯树的倾诉
11第一次参加播音员竟选
12那句有温度的话
13我佩服的一个人
14秋天来了优秀作文
15吃桃子的故事
16一念花开
17珍藏童年回忆
18读懂那片叶
19神奇的干冰
20美丽的渔港古城
21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22秋天来了
23即将到来的严惩
24生活中处处有正能量
25我为自己点个赞
26糗事一桩
27妈妈的爱
28教师节作文
29家乡风景独好
30这堂课真难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