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追念】
我伫立在屋顶,眺望着远方,心中,交织着期望、悲伤和梦想。
——题记
远方,一个梦幻的词,它是诗人笔下的大漠飞沙,孤鹜云霞;它是奋斗者心中的长风破浪,衣锦还家;它是旅行者眼中的萋萋芳草。江山如画……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远方,我心中的远方,既真实,又缥缈,它既是海边的一座小小城市,也是苍山林中的一座孤坟,更是我正坚守的、迷人的梦想。
期望·思念
记忆就是一条时间轴,轴上的每一点都是一幅画面,我印象中的第一幅画面,定格在我姥姥家中——我的父母,背着行囊,乘上那辆昏暗的蓝色客车,去了他们口中的远方,那座在海边的城市。是我的祖姥姥,陪着幼年的我长大。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那个所谓的远方,究竟有多么遥不可及,我只知道,那儿,缠绕着我最深的思念。那时的我,总喜欢一个人站在屋顶,眺望着远方,希望能看到那两张亲切的脸,期待看,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会缓缓驶来那辆蓝色客车,那辆带走我所有牵挂的客车。
然而,现实的残忍远非儿时的我能想象的,无数次的期望,换来的,只是无数次更大的失望。那卒在远方的城市,就像一个魔鬼,贪婪地吞噬着我的思念,一丝一缕。绵延了我的整个童年。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远方,是用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思念,来换取它们的繁华,我只希望,那些在远方的人们,能早日回到他们心中的那个,在远方的家。
悲伤·怀念
时间匆匆,岁月无情,我麻木地看着它像湍急的河水那样飞逝。直到,光阴的浪花卷走了一直陪伴着我的祖姥姥。
斯人已逝,再也看不到那慈祥和蔼的微笑了,再牵不到那枯瘦却温暖的手了,再也听不到那一句句在我哭泣时鼓励我的话了……大人们告诉我,祖姥姥去了个很远的地方,在那儿,她会安宁地生活着。尽管岁月已让我不再那么单纯无知,但我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童话,我希望在那个远方,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存在,而我的祖姥姥,也一直在那儿,从未离开。
自那以后,当我两次站在屋顶时,我公忍不住往远处的苍山望去。在那翠林中,有一座新坟,埋葬着我的怀念。微风吹过脸庞,带着我的泪水还有悲伤,渐行渐远,模糊的视线里,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慢慢消散。
【篇二:第一次做义工】
星期日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说下周二到养老院去做义工。我们义工的任务是给养老院的老人们包饺子。听了这个消息,我异常兴奋,一直期待着这一刻的早日到来。
那天早晨,我很早就起了床,没一会儿就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在期待中,我跟妈妈坐车来到了位于翠林小区的养老院。
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他们不断地夸奖着我们懂事,夸我们是优秀的孩子。我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赶紧去洗手准备开始包饺子。
很快,养老院工作的叔叔阿姨为我们拿来了和好的面、搅好的馅,我们的任务就是包。我和另外十几个小朋友分了一下工,我负责的是擀饺子皮儿。
一开始,我有些不熟练,擀出来的饺子皮儿不是很圆,有位老爷爷看到后,就告诉我要想让饺子皮圆,要注意擀的时候用力均匀,他老人家一边说着一边给我做了个示范。老爷爷教得很仔细,我学得也很认真。渐渐地,我擀出的饺子皮儿就像圆规画出来的一样圆了。
我们每个义工都干劲十足,大家都努着劲,希望能让爷爷奶奶们早点吃上饺子。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我们擀皮儿的没有他们包饺子的速度快,刚才还摞得挺高的饺子皮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把两个皮儿一起擀,不就提高速度了吗?我拿过两个剂子,在它们之间多放一些干面,这样两个皮儿擀完就不会粘在一起了,然后像刚才一样擀起来。这招还真不错,两个皮儿的质量还都说得过去。实验完成后,我把经验跟队友们分享了一下,大家也照我的方法擀了起来。很快,饺子皮儿又堆了起来。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们胜利完成了包饺子的任务。当我们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爷爷奶奶面前的时候,他们笑了,我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