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虚心者的作文

【篇一:人生不可无忧患】

谈及“人生”这种字眼,不少人都不想讨论这么大的话题。其实,这正显示了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仅求安逸,得过且过。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否定了这种想法,他的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明明白白阐述了面对人生的态度应是:居安思危。

仔细想想,居安思危的态度实是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千年,苟且“居安”者无不被淘汰,勇于“思危”者无不懂奋起。明朝末年的几位皇帝,有的炼丹,有的安于高枕,有的当木匠,皆全忘危机,玩物丧志;然而他们濒死之时,都幡然悔悟,自己的人生空虚无度,损人伤己。只是人生路只有一条,进了死胡同便难以拐弯找到出路。整个江山也尽数断送,李自成一声“嗟尔,明朝!”得了天下,然而他居然重蹈覆辙,自己忙着款待自己;于是清兵入关。清朝更变本加厉,反复强调国力之盛,“夷国”之弱,以天朝自居,终于使中国沦为列强们的“洋人的朝庭”。

再看帝国主义的列强们均陶醉于繁荣美梦之中,人人以为安乐注定,结果经济危机爆发,无力回天;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促使了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而当这全世界面临的忧患降临之时,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战胜邪恶之后,人们认识到,如果因为平息了一场战火而抛弃忧患意识的话,那么战火将永不停熄;所以即使在联合国成立后,每个人都秉着居安思危的态度,方可保持世界的总体和平。

从上所述的“大历史”中,我们会发现是否居安思危往往决定历史的走向;而回顾我们生活中的“小历史”呢?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同学一时满足于好成绩而导致下一次成绩暴跌;有的同学始终在努力前进,继续攀登。我们管前种态度叫“骄傲”,后种态度叫“虚心”。实际上,并不是说骄傲者没法叫自己虚心,或虚心者就不会感到骄傲。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居安思危,并不断完善自我。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马克思都要求“经常自己批判自己”。这些“自省”行为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居安思危的体现。你该“省”的时候,不是“居安”之时吗?你该“省”而不能“省”的时候,不是因为不“思危”吗?因此居安思危的态度是一切修身行为的前提,是塑造人生的基础。

人生不可无忧患。如果你已清楚这一点,那么请放弃一时的安乐吧;因为所谓成功,无非都是在确定了面对人生的这一态度后,曲折拐弯,反省摸索,终于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热门推荐
1一次有趣的手工课
2我家是个动物园
3我的妹妹
4消防的作文
5身边的好人好事
6我的拿手好戏
7又见枝头吐新绿
8愉快的合作
9攻克难题
10暑假鱼
11峨眉山导游词
12中秋赏月
13数学日记
14出错
15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16选择拒绝
17完美极了和糟糕透了
18植树记
19童年的回忆
20孔雀舞
21这天我回家晚了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春日印象
24爸爸来电
25眼眸
26懦弱的心
27拔河比赛
28我和长沙的2018
29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30有色彩的春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