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莲灯的作文

【篇一:校园早春】

《玉楼春》里曾写到:“雪云乍变春云簇”,当春天的云像一朵朵花,忽然爆出,烂漫绽放时,内心会闪现一瞬间的感动:

——闲情总是在这样的早春时节苏醒,带领我在校园里漫步,美好便会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来。

花台里的小草悄悄钻了出来,分外娇嫩,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阳光像金粉一样洒向大地,小草们欢呼着争相摇曳,它们有的躲藏在阴暗处,有的直直暴露在阳光下,明明暗暗,相映成趣。时不时闪耀着几点流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自然,心情也雀跃起来。向四周漫步,不时可以瞧见刚刚睁开惺忪睡眼的“万年青”,看起来似毛茸茸的,每片叶子都蓄足力气向上蹿,我也被这力量所鼓舞。

最瞩目的要数傍着楼梯而长的玉兰花,路过的同学总是频频驻足。远远望去,像还未融化的冬雪,星星点点,附在交错纵横的纸条上。又像孩童们精心折成的纸鸢,柔毛丽羽,振翅欲飞。凑近细看,玉兰花这一朵那儿一朵地藏匿在纸条上,错落有致,亭亭玉立。花朵底部是深紫色,从下到上慢慢渲染,富有韵味。有的开如莲灯,亦有的花瓣微微合拢像孔明灯,次第升空。整棵花树静静地盛放在单一的淡绿色教学楼前,鲜明的对比引人注目,像精心设计成的画,尽染诗意。春风拂过,花瓣在空中飞舞翩跹,动人心弦。

穿过走廊,来到小花园,嘤嘤的鸟鸣声传来,婉转起伏,似在歌颂蓬勃气象,让人忍不住在心底应和。树木有的四季常茂,有的才长出一点嫩芽,时而有麻雀轻落,蹦蹦跳跳、煞是有趣。四周环绕着整齐的雏菊,黄的、红的、紫的…向下看,水面浮动着光芒,成百上千只小蝌蚪在水下嬉闹。流水旁,一株山茶花正怒放,每一朵都硕大饱满,桃色艳丽。蜜蜂常常被吸引,慢慢收拢颤动的翅膀,开始酿造生活。向上仰望,隐约可见二楼平台上的迎春花开得正盛,花形娇小,黄得耀眼,熠熠生辉,仿佛流动了起来,枝叶下垂形成天然又美丽的帘幕。

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这就是我爱的早春,它不像暮春那样浓烈,喧闹中透着安详,充斥着诗意。使人在感到时光流逝的惆怅的同时,又可以清晰分明地看到一年正悄悄开始,使人可以静静期待着梦想在现实的土地上,开花抽穗结果。

【篇二:绽放,最美的光彩】

那一句句诗情,犹如桂花飘香,浸我心田。——题记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伴随着午后温暖的阳光,静静地捧着《你如安好,便是晴天》坐在桂花树下,细细地品味着林徽因的这首诗——《莲灯》。

林徽因——所有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她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设计者之一,当然,她更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美丽聪慧。

第一次在书中读到林徽因的这首诗歌,我便被深深地吸引,虽然在别人眼中那只不过是一首诗,但只有在细细品读了林徽因的一生后,才能深有体会,我对诗的前几句十分有感触。林徽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一盏莲灯,表达出了“虽然个体渺小,但也要发光发热,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

这首诗是林徽因1923年所作,那时她28岁,在香山养病期间所作。回顾林徽因的一生,不论是战乱频仍,还是贫病交加,她始终保持着她坚强不屈的品行,一生致力于祖国的建筑事业,鞠躬尽瘁,终不负年轻时“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的誓言。

其实,我认为就如蜡烛,虽然自己十分微不足道,但却能为别人带来一片光明。拥有这种精神的有仅有林徽因,还有众所周知的人民的公仆焦裕禄。

焦裕禄是一位革命烈士,在24岁时加入共产党,在他患有肝病的时候还不顾身体带领群众抵抗自然灾害,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当然,这些都离我们太远了,最熟悉的莫过于在5·12大地震中的彭州民警——蒋敏。在5012中,她失去自已的母亲和女儿,但她强忍悲痛,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

这些难道不是林徽因的《莲灯》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很渺小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精彩的活出自己的人生,虽然只是那“一剪光”,我们也要它娇傲地捧出辉煌,永远做最好的自己,要坚强不屈,正如莹火虫那微弱的光,也能照亮夜空。

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即使不是为别人,但也要为自己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热门推荐
1梅子黄了
2观察天气日记
3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4十年后的自己
5心灵家园
6国宝大熊猫
7观《地道战》有感
8优秀作文
9家乡的作文
10一个孤独的男孩
11学溜冰
12我的弟弟
13中学生的悲哀
14成长
15同桌,我想对你说
16快乐的体育课
17种子发芽了
18与作业一起走过的日子
19难忘温情
20校园变美了
21礼物
22一位认真的小女孩
23美就在身边
24成长的过程
25星期天的孩子
26美丽的非洲
27心若在,梦就在
28夕阳下的外婆
29可爱的小狗
30写雪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