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甪直的作文】
生于江南,对水乡颇有特殊的感情。只是一直受缚于繁忙的学业,无缘置身小桥流水,走一走石板深巷,感受一下沿河的风情。此番有幸偷得一日闲得以成行,目的地是江苏古镇甪直。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的兴奋和好奇却没有因此低落。终于,我们到了。那里虽然没有青山倒映绿水的秀丽影子,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水边人家还是令我感到江南水乡之美。班驳的墙壁上,波影在悠悠的晃漾。平静的河面上偶尔有小船划过,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水纹……
我突然觉得,甪直就像一个娉娉婷婷的书香女子,走过了几千年,但仍不显倦容,甚至还保留着那一份妩媚。而甪直的流水,恰似女子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缓缓的,从容不迫。沉沉的墨绿,虽历经千年的过滤,仍像一条翠绸向前铺去,铺过石板、水阁、铺到家家户户,蜿蜒流过我尘封已久的心。
甪直的桥古老而精致,宁静而典雅,且样式纷繁,风格各异:有古朴威严的多孔石拱桥;有秀美巧趣的砖砌平顶桥……。古镇上,石桥卧波的姿势很美,生命的张力好无保留地显露在水面上,像一坛陈年老酒沉淀了太多的'故事。
甪直的老街青一色旧石板铺成,两侧高墙隔出店铺和民房。门和店面全用木板制成。残缺的雕花、班驳的乌漆、横骑在老街上的拱门……。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千百年。
那里热闹并不喧嚣,古城固有的纯美,在不知不觉间掠去了尘世所沾染的喧闹和浮华。行走街中,在一个个小店铺里看手链,看木雕,看衣服饰品,领略别有的特色风情。同时也感受着这些馕嵌着甪直湿漉漉记忆的小屋,它们在烟云里浸泡着,穿行着,寂然无声。时间固执地在窗棂的间隙中布满了班驳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染成一种空明的情愫,如风过琴弦,拨痛灵魂深处的一抹悸动。
走累了,随意找张路旁的石凳坐下,注视着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阳光懒散地蔓延着,碰触到身后的屋檐上,有软软地游走于身上。风轻轻地拂在脸上,带着些淡淡的水汽。突然有一个词如莲花般徐徐在心里盛放:安静。
临别时,一位甪直老妈妈对着我微笑,纯粹、恬淡——就像甪直给我的感受。
【篇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闻着那幽幽的花香,听着风儿在树林间穿梭嬉戏,轻点着水面,与波影相映成趣,心中好不自在明朗。
河畔边,用手拂过长长的柳枝,嫩绿的柳叶亲吻着我的手指,久久不愿离去。远处的水雾朦胧,光线在水滴间梦换地舞蹈,红色的倩影在眼帘晃动,我走近,想去发现,去追寻,但依旧很轻,怕惊动了那可爱的精灵。
更近些,那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一枝一枝,好不活泼热闹,沾了露水的花,像初恋女孩子脸上的绯红,怀着一丝心悸,偷偷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天地。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等待着为她写诗的才子,那不是在墙上题“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崔护,但也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他望向身边的女孩,眼神中自然地流露的爱意,就像四月的阳光,毫不掩饰,而那女孩欣赏着桃花,眼中的光就像男孩看她的模样。
男孩见女孩喜欢,便想摘取赠与,手已经搭在花枝上,仿佛随时都会扼杀那花儿,眼见即将流逝的生命,我伸手想去制止。快呼之欲出之际,“别”我听到她先开口了,随之她又把男孩拉过来,“那花就让它在那呆着吧,挺好的。”话不惊奇,但那女孩盈盈的笑,比刚才的花更艳丽,胜过人间四月天,她看向男孩,眼中的光芒就像小女孩看见粉红的棉花糖一样真挚。
河水中两人的倒影,被落下的花瓣一点点抹去,余香仍留在身旁。
这河畔不知会有多少花树被扼杀于散步的恋人之手,但至少没有眼前的这枝消散,四月天更加明朗、美好。
那枝花在微风中摇曳,低吟着古人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