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历史学习小组,在网上和几组家庭一起学习《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我觉得收获非常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为主持人展开学习的《鸿门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场让项羽失去天下的宴会令我充满了好奇心,在我的心目中,项羽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大英雄,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他难以见江东父老呢?为什么他留不住人,八千子弟兵没有了,项伯也投靠他人,连范增也被气走?我的心里疑问重重。
在准备《鸿门宴》课件的过程中,我开始认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了很多项羽的生平事迹:小时候,叔父让他学写字和剑术,他略通一二后就不学了,叔父项梁说他,他却辩解道:“学剑术只能杀一人,学写字无非为了会写自己的名字。要学就学能够打败万人的。”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但他也半途而废。由此可以看出项羽志向远大,但做事也容易浅尝辄止,轻言放弃,学什么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给他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鸿门宴会上,虽然项羽清楚除掉刘邦对他意味着什么,然而最终还是被刘邦必恭必敬、诚惶诚恐的态度和言语所迷惑,错过了夺得天下的最佳时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文《狐狸与乌鸦》。项羽就像那只爱听奉承话的乌鸦,让刘邦夺走了触手可及的一块大肥肉!巨鹿之战使项羽变得骄傲,他当时肯定很享受“威震天下”的感觉!“勇而骄,勇而无谋”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的项羽的目光短浅。他不希望任何人超越他。但最终,却让兵力比他少四倍的刘邦赢得了天下。令人惋惜。
但是,项羽依然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的勇猛仍令我记忆深刻!“垓下之战”中,虽然他穷途末路,却没有向敌人屈服,保留了死前最后的尊严。这是一个英雄的失败之路,他的失败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性格会对他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与其说是“鸿门宴”让项羽失去未来,不如说是他从小养成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篇二:遇见】
微风正好,阳光不燥。走进书房,见一本书书面上印着两个鎏金大字“史记”。轻抚书面,一阵亘古的沧桑立即氤氲了整个书房,这个夏天,我遇见了它。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身心的侮辱后,悲痛欲绝,几度想过自杀,但父亲的夙愿未完,他不得不忍气吞声,甘于劳苦,走访民间百处,探闻巡查,收集资料,听各种鬼怪传说,百姓轨事,用最真实的笔墨言出真挚的情。回到家中,束发,点灯,以烛光为伴,与黑夜为席,铺展竹书,写下一个个字篆,字字尽是心血。此后的几千年内,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里程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以后的无数史学家模仿,创造华夏的传奇。司马迁,写成了史记。
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但他不甘立于平庸之林,从小便又大志,于是奋发上进,想尽快的展示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命运的调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备受屈辱。虽是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司马迁以他惊为天人的毅力和多年来存于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忍辱负重,默默吞受无言的寂寞,持笔为锋,以念为芒,字字珠玑,句句真言,集心血与汗水,用积年累月的困苦,终于孕育出了一本千古巨史——史记。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他的信念,换得了无数人的景仰和尊重。
司马迁的辞藻华丽,行云流水,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面临此书,都会被震撼,就拿项羽本纪来说。本纪之意,为皇帝,只有皇才能称为本纪。司马迁将项羽本纪那一章写的项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气势,万夫皆为草莽的气概。而刘邦便不同了,写的贼眉鼠眼,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一副假君子的懦样。由此可见,司马迁对于英雄有一种情怀,自然十分赞叹和敬仰,写九战九胜时,气势如虹,万里可吞焉;自刎时,勇敢果断,大义凌然,人人皆若寒蝉。
史记这部书中的内容贯穿古今,使中华文化历经千年风霜,百川汇海,生生不息。它让一个个时代的英雄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永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古书犹在,精神仍存,司马公安在?
这个夏天,我遇见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