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守规至关重要】
欲知乎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吕氏春秋》
我们生活在规矩中,规矩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而守规,便至关重要。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一条几乎细得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小牛不能离开界线,这是规矩:小牛碰到的那根线,是规矩的底线。
这就是规矩,它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但同样也给予了它们自由,给予了他们生存上的自由,使其免受天敌的侵害。
观望苍穹,北雁南飞,定成一字人字,有规有矩,因此能抵南而御寒;察看厚土,行蚁繁杂,各蚁严格分工,有规有矩,因而化渺小为强大。
在社会中,依旧如此。
在中国这个庞大而繁杂的社会中,为何一切都安然自若顺次有序地进行着。国家有着严密的法规,因而社会才会平衡稳定地发展着,此为明规;人们有着一个道德的标尺,因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才会有标准,此为暗规。不论明规还是暗规,都是为了平衡而存在的。约束的同时,也造福着。换而言之,规矩,就是一条带有保护法则的栅栏,限制着,也保护着。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纷纷追逐利益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注水牛肉,红心蛋”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绝不是颠覆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这些违背规矩的小船,一定会被时间的洪流冲散并淘汰。而只有那些严守规行矩步的人,才会像大浪淘沙后滞留的金子,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光芒。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有规有矩可成大方圆也。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连圣人都说人活到最高境界,就是不能逾矩,我们又有怎能不守规呢?
【篇二:我是谁】
夜。微凉。
无意间扫过玻璃窗看到自己的影子,却愣住。这是我吗?为什么这样陌生。陌生又熟悉。每天镜中的那个躯壳,在尘世间活了十八年,已布满灰尘。
曾经的曾经,也曾有一种东西活在这躯壳之中,活在我的身体里叫做——“真我”。
《苏菲的世界》中,苏菲为了一封匿名信,一个只有三个字的问题——“我是谁?”踏上了寻求
真理之路。我看着自己的影子,千篇一律的头发和校服,厚厚的眼镜片,波澜不惊、没有一丝情感的眼神,规矩像沉重的枷锁,压弯的脊梁。指间厚厚的茧划过玻璃窗,已被世俗丑恶自私而丑化的心,千疮百孔。
我要将青春酿成一壶酒,醉倒在不会老去的路上。
我是谁?我要寻找自我,寻找那个属于我的“青春”,寻找身体中快失去的“真我”。
拂去岁月的灰尘,我找到了儿时的梦想。在全国上下高喊共同实现“中国梦”的黎明之际,惊醒了儿时的梦。
我是谁?我还是那个梦想把自己的画画给全世界人看的小女孩吗?还是那个挥舞着画笔望着天空幻想的孩子吗?十年过去,父母的阻挡,自己的无志气听天由命,艺术生的不得志,一步一步将梦想的萌芽淹死在泥土中,像表面温柔的雨,却一刻不止,比暴风雨更可怕。
我重新拿起画笔,撅着生命的种子。快要磨灭的记忆拥进脑海。泪水滴在种子上,唤醒了,萌发生根。找到儿时画的画,一笔一划,虽未经过专业的训练却认真勾勒自己的梦。没有规行矩步,只有最真实最纯真的轮廓。
这不正是那最纯真的自我吗?我是谁?我是追求真我的画者。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抬头望望玻璃窗,那个影子熟悉又亲切。我看到我的眼睛中多了一道最珍贵的光彩——真我。
抖落身上心中的灰尘,抬头望着梵高的夜空,追求真我,寻求真我,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