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吴氏的作文

【篇一: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陋巷虽无字 常读便是书

陋巷虽陋,却是那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续延。走过它的苔绿青石板街,抚过它的斑驳石壁,流水般的岁月匆匆掠过它的耳边。暮然回首,尘飞雾散,入眼又是那落英纷然。阳光正好,穿过陋巷,阖眼听着清风疏叶,思绪又飘到了从前……

它终是默然,看这历史的变迁;它终是无言,笑望这沧海桑田。

回到几百年前,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吴氏因府邸的位置有了分歧,张英知道此事后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犹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豁然开朗,随即拆墙让出三尺,吴氏也为之感动,亦让出三尺,于是六尺“陋”巷由此而生。

六尺巷之宽,不在于它的六尺,而在于人们高尚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此“陋”巷便是那人们邻里和睦的文明延续,礼让往来的传承见证。你可知:“陋室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我小时便生活在江南一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我看来都不如那与世无争,安静祥和的陋巷。缓缓走进巷子深处,两头街道的繁华好似已隔绝在外,这里又变成了所谓“大隐隐于市”的圣地。

当你失利想放弃时,去那陋巷走走吧。抚过它斑驳的石壁,好像看到了它百年来的经历,逐渐你了然于心:“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当你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前行时,到那陋巷逛逛吧。抬眼看那过于刺眼的阳光照在你的正前方,你懂了:退后一步,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去做决定了。

陋巷就是我的知己,我懂它,它亦懂我。陋巷本无字,常读便是书。

【篇二:我的家谱】

我姓吴,告诉大家,吴是大姓噢!妈妈查了百度告诉我吴姓的起源,起源于上古时代,有好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其实我还是听不太懂,但是我知道那是很早很早以前,我的祖辈吴氏已经生活在中国历史五千年。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啥我家爸爸姓吴,妈妈也姓吴,妈妈回答说:“我跟你爸500年前是一家。”我家姓吴的好多,有太爷爷,爷爷,爸爸,妈妈,弟弟,还有我。四代同堂,我们每年都要大家族聚餐,有100多个人,从太爷爷这一辈的兄弟姐妹,爷爷这一辈的兄弟姐妹,爸爸这一辈的兄弟姐妹,还有我和弟弟这一辈的兄弟姐妹,每年年初二我们就会围坐一起组织节目,我每年都会跟太爷爷的弟弟,他唱歌,我跳舞表演节目给大家看。每次都要拿出那本蓝色的家谱才能认识我这一辈的人,其实我爸爸妈妈说他们好多都不认识,连自己同辈的也不认识。这本家谱记载了吴氏四代人,是为了大家能记得四代人的名字,为了方便大家认识而建的。

有时候挺讨厌“吴”的,因为听上去就是“无”,但是听了妈妈跟我讲吴姓是全世界华人十大姓之一,有好多有名的人都姓吴,我心中又热起来了,我的名字也在家谱里,希望这本本子能继续走下去,这样才能记起更多的人。

【篇三:游南潮社区】

今日,我们揭阳日报的小记者走进了炮台镇的南潮社区。

小记者在南潮社区参观了吴氏家庙和微兴居。

社区妇女主任吴主任告诉我们,南潮创村900多年,为北宋潮州先贤吴复古所创。南潮在北宋时村庄较分散,多姓氏,尚无统一称谓。吴公定遵祖逢源,逢井,逢创乡之遗言,榕江在村庄之南,潮水涨退,汹涌澎湃,极为壮观。

而令小记者印象深刻并且著名的吴氏家庙,是经典的南潮古建筑,它有两条火巷,一个天井,三个门,分别前后两部份,因此称为三进两巷,一天井,导游又对我们小记者讲道,吴氏家庙为吴复古故居,建于北宋,整个故居设计精巧,祠堂正面正中为凹斗门楼,大厅宽敞,恢弘正气,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南潮社区会在吴氏家庙举行大型祭祖活动,当地人将这天叫做“大劳热”。参观完吴氏家庙之后,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徽兴居”。

小记者从没到过这么一个如此美丽的古村落,斑驳的古寨墙围着一座座藏着故事的经典潮式古建筑。寨墙有许多道门,无论从哪个门出去,都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溪河,还有一棵棵盘根错节,苍劲翠绿的老榕树,漫步在水泥村道上,让小记者倍感闲适而安宁。

热门推荐
1小水滴与大海
2小城的夏天
3欢度元宵
4八年级语文作文
5“小马虎”二三事
6印象深刻的一次出游
7一个个鸡蛋
8什么从未走远
9文具盒里的争吵
10都是为了你
11未来的学校
12想象作文
13浇水人能长高吗?
14菜园里的联欢会
15夸夸我的小伙伴
16跳蚤市场
17田园乡村
18我和白雪公主过一天
19街头漫步
20感恩是一种承担
21期末考试
22快乐与烦恼
23我的发现
24拜年
25一线潮
26可爱的小金鱼
27语文作文
28幸福是什么
29我爱我的学校
30我记得 ,好像有一场停了的雪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