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食爱,最爱是甜羹】
“美食爱,最爱是甜羹。颗颗玉珠碗中滚,瓣瓣金花盘间缀。能不爱甜羹?”
打小,我就爱元宵那色鲜味美的汤圆甜羹——元宵佳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旁,一边欣赏窗外那绚丽的烟花,一边品尝着甘甜醇美的汤圆甜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亦乐乎?那润滑而又清凉的羹滑入我的口中,我不禁迷醉在这份甜甜柔柔的口感中了。
我喜欢甜羹,不仅仅喜欢它那甘甜醇美的味道,更爱它光亮皎洁、引人注目的外表。瞧:透亮晶莹的淀粉糊上,一只只通体晶亮的小汤丸正一上一下地探动着脑袋,周围,是一瓣瓣水灵灵的橘片儿,金灿灿,圆滚滚,散发着诱人的光。在汤丸和橘瓣旁,漂浮着朵朵小小的桂花,它们静静地躺着,好似俏丽的少女,在冬阳下懒洋洋地打哈欠。那一粒一粒的米酒酿点缀在一旁,它微微眯着眼,是被眼前的美景给迷醉了,还是让桂花的幽香陶醉了呢?
在石浦,每每过元宵,甜羹便是“第一重臣”。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绝对少不了它:人们眯上眼睛,轻轻抿一口冰甜爽口的甜羹,随着它的下肚,大家都惬意地眯上眼,仿佛一年的疲劳与烦恼都随着这甜羹,消失的无影无踪……
甜羹既爽口,又好看,它制作起来也是又方便又有趣的:先烧起热水,随后把汤丸儿下到沸水里,看着它们一个个爬上锅沿,挺起了白白圆圆的小肚子,就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甜酒酿撒入锅中;随后,把各种切成小丁的水果放进锅里;最后,在快要起锅的时候,将冰糖、金桂等佐料撒上,加上水淀粉勾芡,再将做好的甜羹盛入小碗中——原本诱人的羹在冰凉凉的小碗中更加诱人;瓷碗在羹的映衬下也多了几分暖意,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口羹来。
微微眯起双眼,我仿佛又看见酒酿甜羹在锅中向我招手,那甜美柔滑的味道又在唇齿间泛滥。我禁不住咽了口口水。
“颗颗玉珠盘中滚,瓣瓣金花缀盘间。能不爱甜羹?”
【篇二:我家的桂花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五棵桂花树。在爷爷奶奶地精心培育下,桂花树长得枝繁叶茂。它们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底下,无数的枝枝杈杈上长满了油亮亮的叶子,苍翠欲滴。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的时节,院子里的桂花也如约开放了。一走进大门,沁人心脾的花香就扑鼻而来,满院飘香,谁来了都不禁要夸奖几句。走到近处,可以看到浓密的枝叶底下,隐藏着密密匝匝的桂花,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数也数不清。一阵秋风吹来,桂花树婆娑着,摇曳着,一串串糯米大小的黄色花朵,在风中微微摇晃,引来许多蜜蜂蝴蝶,嘤嘤嗡嗡地采花蜜,好不热闹!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会采摘一些花朵做糖桂花,用来烧点心:有酒酿桂花圆子,有桂花甜羹……让人想起就垂涎三尺。而放学回家的我,一边做作业一边享受着桂花醉人的甜香,那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篇三:家乡的冬天】
我的老家在绩溪荆州,这是一个被大山包围起来的小乡村。按常理说,江南一带的冬天应该是温晴的,可荆州偏偏是个例外。因为地势高险,北风常常光顾这座小山村。呆在亲戚家,就听见外面的风呜呜的尖叫,挨家挨户地敲打着门窗。刚浸过水的毛巾挂在屋内不超过五分钟,就会冻成一块坚硬的冰坨。荆州的人们虽也怕冷,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他们不管在外面溜达还是在家里取乐,手中总离不开火炉。这种火炉造型小巧秀美,在炉内放上炭火,盖上铁丝网,热气就会从里面源源不断的冒出来。这样的一个火炉,不仅温度适宜而且小巧方便,可是荆州人民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呢!
家乡的山一到冬天,就整天“仙气”缭绕,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被它那清秀脱俗的气质给惊到。但登山后,眼前又是另一幅景象:整座山从头到脚都是雪,这雪白的没有一丝瑕疵。树枝上全挂着冰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形成一大片一大片的雾凇。这样壮美的景色在南方很难见到。不仅如此,在山上一些有瀑布的地方,全都垂着一条条又长又粗的冰柱,仔细看去,这冰柱里还冻着几只小虫。登上山顶向下俯视,最醒目的就是那条由老家通向绩溪县城的公路,呈“S”形盘绕在崇山峻岭中。四周还包围着亮晶晶的白雪,像是给身穿白衣的仙女围上一条镶着白边的灰色锦缎。山上的雪也是颜色各异,山顶上呈现出金黄色,而山腰乃至山脚全镶着各色的丝带,随着阳光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深灰、一会儿亮白、一会儿又是金黄,让人捉摸不透。这样的山再配上纯净的蓝天白云,真像一幅巨型山水画。
家乡的水同样也是美的。我家门口就流着一条小溪,一到冬天,就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但仍然清澈见底,仔细去看,冰下的水仿佛还在流动。水底铺着一层泛着光泽的鹅卵石,形状大小不同,颜色也各异。有的像鸡蛋,有的像爱心,还有的说不出是什么样。就是这样的清澈的水里,却看不到一条小鱼,可能他们都在岩石缝里“猫冬”吧。
家乡的人们很热情,不管谁家有大事小事,都二话不说,披起棉袄戴起棉帽主动去帮忙,想拦都拦不住。一旦有客人来到家中做客,不管主人有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熬起甜羹汤、煮起土鸡蛋,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我最喜欢冬天到别人家做客了。你想,坐在温热的炕上,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甜羹汤,咬上一大口鸡蛋,这和外面寒冷的天气相比,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就是冬天的荆州,我的家乡!